以前,她总是以权威的姿态要求女儿听自己的话。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试图掌控女儿。她会逼女儿吃不喜欢的食物,要求女儿穿一板一眼的衣服,强迫女儿学习各种技能,让女儿和差生闺蜜保持距离……
后来,女儿为了摆脱她的束缚,毅然决然地考了一所离家很远的学校。刘阿姨感觉自己的权威被挑衅,内心充满了不被尊重的愤怒,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都喂了“白眼狼”。从此,两人经常因此而吵架,最严重的一次,女儿甚至把妈妈的微信拉黑了,亲子关系陷入了冰点。
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刘阿姨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决定进修自己。她参加了一些读书会,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她渐渐明白,自己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给她设置了太多的“不准”,她不准孩子争辩,她不准女儿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意识到问题所在后,刘阿姨开始改变与女儿的沟通方式。她不再去压制女儿的想法,而是尝试求同存异。女儿建议她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刘阿姨也认真听进去了。
她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去摆摊卖自己亲手制作的牛肉酱。虽然女儿还对母亲过去的做法耿耿于怀,但她也看到了母亲的进步。
在女儿的帮助下,刘阿姨的生意爆火。女儿还帮她录视频带货,母女之间有商有量,亲子关系越来越缓和。女儿毕业后,刘阿姨虽然还是会像其他父母一样催生催育,但她会先了解女儿内心的真正需求。
在得知女儿想先发展事业时,她也选择尊重女儿的意愿。通过允许孩子争辩,刘阿姨成功解码了女儿的想法,亲子关系也迎来了新的转机。
德国汉堡有位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实验观察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为在争辩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独立思考,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想法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