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尚意”观的提出
“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或曰,意不胜于法乎?不然,宋人自以其意为书耳,非能有古人之意也。然赵子昂则矫宋之弊,虽巳意,亦不用矣。此必宋人所词盖为。”
-----明 董其昌 《容台别集》
董其昌在《容台别集》中写“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宋代书法风格“意”的概括,至此,宋代书法风格“尚意”的概念正式诞生。
“意不胜于法乎?不然”,都说唐代的书法是书法史上一坐不可逾越的高峰,然董对宋“意”书风的评价也颇高,不过这里要指出,董所说的宋“意”书法特指宋代的行书以及行楷,而他讲的唐“法”书法则是楷书,他甚至断言“宋一代无楷”:
“右唐人楷书煊赫有名者。宋一代无楷,则皆带行书,米元章特自夸詡,亦但行楷耳。”
不过,董其昌对“宋一代无楷”的言论,究其缘由,他认为唐代的楷书与唐代的诗律一样,过于工整,讲究妍丽,少了些书法中纯粹的东西:
“唐人诗律与其书法颇似,皆以秾丽为主,而古法稍远矣”
也就是说,董将宋代的行书与唐代的楷书一较高下,听上去参加如此跨类别不公平的的评比,真要为唐楷愤懑不平一番。作为明代人的董其昌,站在“书法家的德行与修养”的角度,将宋代书法家与唐代书法一一评价:
“以虞伯施庙堂碑法书此偈。贞观时,楞严犹未经翻译。永兴破邪论,亦世谛流布耳。颜鲁公颇事道言,李北海但作碑板。怀素着袈裟,犯饮酒戒。草书狂纵,不足与写经手校量功德。唐世书学甚盛,皆不为释典所用。梁肃房融,其书不称。惟裴休深于内典,兼临池之能,淳熙帖所刻是已。至宋苏、黄两公,大以翰墨为佛事。宋人书不及唐,其深心般若,故当胜也。余蚤岁习耳根圆通。每书之,几所谓一举一回新者。”
其评价颜真卿书法造诣一般,李北海是个只会做碑板的工匠,梁肃,房融的书法作品不值一提,这些评价下手还较轻,对张旭,怀素那可是嗤之以鼻,认为其缺乏涵养,只会饮酒作乐,发狂发癫,哗众取宠,与其主张的文人应重,“思”“悟”的观念大相径庭,认为其功德和贡献还比不上宋代一个抄经手。而与此同时,其对宋人将书法融入到对身心修养当中的行为格外赞赏,“至宋苏、黄两公,大以翰墨为佛事”,以苏黄为首的宋代书法家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又鉴于“唐世书学甚盛,皆不为释典所用”的现象,最终得出“宋人书不及唐,其深心般若,故当胜也”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