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的电影分两种,美国大片和不分国界的文艺片。美国大片中英雄式人物的矫健身手、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炫酷逼真的特技效果等,给人以代入式的体验,从感官上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从心理上满足了人们心中对英雄情节的幻想。
这区别与虚拟的网络游戏,游戏容易让人沉迷,电影可以当做生活的调剂。每一个时长一百多分钟的故事里可以让你从目前浮躁或忙碌的生活里暂时脱离出来,安静体验一把不一样的人生,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期待下一次的相会。
从电影院里出来,炎炎烈日暴晒着明晃晃的街道,道路两边店面的音响声、汽车的喇叭声、人群嘈杂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在夏天里格外凸显效果。
与刚才电影里面震撼恐怖的灾难、血腥暴力的打斗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现实的生活,当我们选择某种方式逃避或者暂时脱离的时候,其实生活一如既往在上演着各种桥段,不管我们是否参与其中。时间依然在那里,匀速前行,并不会因为缺少了谁而停滞不前。
一字摆开的摊位前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常去光顾的那家服装摊位,老板是一个40多岁的大姐,她并不是那种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对待每一位顾客都会给出中肯的搭配建议,对于衣服的面料、款式、做工都一一介绍到位,价格也算合理。
正是因为如此,她这个摊位的回头客特别多,尤其是以大学生和刚参加工作的小白领为主。而我每每路过也习惯顺便光顾,买了T恤和短裤之类的。
她说今年的生意与往年相比,显得格外难做,收入也下降了不少。我以为是受到网络购物的影响,她说其实是整个经济不景气,小本生意如今也受到了影响。
在跟我的工作有关的各种报告和材料中,“经济下行”这一词汇已经很多次被提及。现如今从路边摊主的口中说出,看得出这一词汇已然不是停留在嘴上说说而已的事。
从前我总以为经济发展如何如何多是新闻里时常提及的事件,我们生活当中对它的体会充其量也就是着眼于物价之类的指标,甚至于大部分的人对于物价的变化也不敏感。
大的环境和背景的改变,其实是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正如同近日沸沸扬扬的英国脱欧的公投事件,虽然貌似尘埃落定,但据说有超过200万的人要求重新进行公投。
看似只是一个政治上的变动,但细分析下来,它不止是牵扯到国家层面上的主权、经济、贸易、汇率,同时也会涉及到就业、收入、教育以及移民等等与普通公民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而这其中,很多人要求进行重新公投的出发点乃是为了下一代,对经济的担忧以及对后代福利的关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波及的广度和深度已然不是一个公投结果能够说服民心的。
超市里有姑娘在做方便面的促销活动,我想起了十年前的自己,在也做过同样的工作。其实,不管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就我自己而言,对于经济发展的变化并没有切身的体会。
在学校的时候,打零工赚的钱寥寥而已,工作以后按月领取工资,没有做过生意,没有搞过投资,甚至没有贷款买车买房,所以一切涉及到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我似乎极少参与,当然不会有很深的体会。
但是,随着年岁渐长以及人生阅历的增加,也逐渐意识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应对变化的心理准备。
虽然电影中上演的城市陷落、外星人入侵、世界末日等桥段不会发生在明天早上一睁眼,但是,也应该从自己身边的相关行业或者人的身上看清楚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影响。
比如部分传统行业的陨落和一大波新兴行业的兴起,经济下行赚钱效应的减退,但同时又涌现出一大批“吸金”效应的群体和投资。
时代在变,“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以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等等俨然不止是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的理论,而是真的需要发展应用到我们自己身上。
在这个处处充满焦虑和急功近利的时代里,我们或许永远都不会像电影中的英雄拥有叱咤风云的超能力,也不会有身经百战而不死之身,我们终究也只是怀有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的普通人物而已。
虽然大的环境和背景不会被我们所把控,同样的,因为大环境和背景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分散到普通人的身上,应该不会如我们想象中那般难以承受。
就我自己而言,面对每天的生活,尽量少一点害怕,多一点勇气,少一点紧张,多一点轻松,少一点焦虑,多一点努力,在自己力所能力的范围之内,在憧憬中应对生活,才是最应该做的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