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时代,大量的知识,让我们不得不提高学习的效率。
格局做了6年时间,在教育行业积累了上万的学员,包含了不同学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行业,我们从学员也得到不少反馈,在其中也冒出了一些学霸学员,他们也分享过他们的学习方法。
我还在得到专栏了解了一些学霸的学习方法,虽然学习目的、侧重点和方法不完全相同,但是还是有共同的元素。
学霸学习三要素:
1、坚持
2、重复
3、输出
日复一日地坚持
平时不跑路,忽然有一天跑马拉松,明显对身体和大脑都没什么帮助。
学习也是一样,一年只花几天的时候阅读和学习,也很难说对自己会有持久的帮助。
很多人工作都很忙,但是学霸再忙再累,也会每天抽10分钟到30分钟,甚至碎片化的1小时进行学习。
其实一天中被浪费的时间还真不少,走路、发呆、打游戏、刷朋友圈、看抖音....
有意识降低手机的使用都可以帮你挤出更多时间来学习,我这个星期手机平均使用时间是4小时,之前很长时间都是5个小时,最长有7小时,省下来的时间,让我阅读的书籍都多了起来。
工作比较忙的小伙伴,可以列清单,把重要事情列出来,找到空闲的时间进行学习。
自己可以一天给自己定一个“真空时间”,这个时间禁止任何人打扰,任何人也无法打扰到你,手机所有提醒都关掉,相信我,重要的事情没那么多,紧急的事情更没有那么多。
我给自己定的真空时间是10点到11点,除了提前安排的开会,这段时间我拒绝做其他事情,拒绝被干扰,微信电话也找不到我。
《肖申克的救赎》作者史蒂芬金在写作的时候,就是在房间里,紧闭房门,杜绝所有干扰。
当然,一天如果没有办法设定一个真空时间,那就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上下班路上或者晚上专门抽时间进行学习。
我不建议边洗碗边听课,边开车边听课,那适合听小品和相声,对于知识密度大的内容,只能听一些信息,不可能掌握知识。
我曾经边跑步边听一个课程,发现有很多难理解的内容,于是我立刻切换成其他内容,于是难理解的高密度知识,最好是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认真听或者看,做好笔记。
另外一个建议是单点突破,如果投资理财的金融知识对你来说是陌生的,那么在至少3个月内,每天学习时间最好集中在投资理财这方面。
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单点突破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如果你时间很多,那么可以学习相关的其他知识。
只有长期坚持的学习,我们脑中学习的零碎知识点,才会变成一条有意识的珠链,逐渐形成指导你生活的明灯。
我并不喜欢坚持这个词,这听起来是苦哈哈的感觉,学习本身应该是一件学完后特别爽,然后会主动继续学的过程。
像定投基金一样,我们每天的学习,实际上是在定投知识,最终必然产生知识的复利曲线。
日复一日地重复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个经历,某个音频或者某篇文章,一段时间后,再来学习,感觉自己学到了更多,甚至发现自己之前原来完全没理解。
一个新的学科,如果在我们脑里没有任何概念,那就跟房子一样难,那些新概念就是四梁八柱。
以“基金”为例,基金是什么,基金和股票是什么区别,基金有什么分类,这些分类分别代表着什么。
一个概念会延伸出很多新的概念,不把这些新概念理解清楚,相当于房子的四梁八柱是脆弱的。
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新概念的时候,是肯定记不住的,把一个概念理解然后牢记,至少要经过3次以上。
学霸面对新知识,都会重复学习,而不是只学一次,甚至会运用多个感官来学习,比如音频学1次,文字看2次,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来提高学习效率。
有的人会认为知识太多了,全部学一次都不一定能学完,哪有时间学习3次?
查理芒格提倡跨学科学习,很多人确实学习了很多学科,但是都没用,因为他们忘了查理芒格另外一句话:要保证每门学科都及格。
学的知识不及格,对我们是没用的。
就像我现在的编程和英语,我学过C语言也考过计算机考试,但是我还没把这个科学运用到我生活,因为没及格。英语我也没办法正常交流,即使哑巴英语也不及格,因为我没法阅读英文书,这是我的一个刚需,因为我受够了翻译的二手书籍。
如果投资理财只学了2分,但是以为自己学了8分,这实际上是有害的。
日复一日地输出
输出是一个知识的终极使命。
我们学习,最终也是希望通过知识改变生活。
既然如此,其实可以在学习的过程,就完成这一部分的思考。
课后问题:如果课程最后有作业和思考题,认为完成它,还记得我们以前数学题大量的习题吗?那对我们掌握一个知识点有非常强大的作用。
留言区:如果有地方可以留言,那么可以写下今天学习的总结和感言,某个点的理解,或者写下自己准备怎么做,写多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提高了很多。
转述:教是最好的学,教的方式就是讲或者写。
你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和身边的人交流,我认识一个全职妈妈学完后会用自己的话跟高二的儿子再交流一次,在交流的过程中,又有不一样的理解。还有一位大一学生还和老爸一起学习,并且会电话交流各自的看法,和家人一起学习。
我从大学开始就是学了讲,找了几个人讲,只有一个黑舍友愿意听我讲,然后我就只跟他讲,后来遇到更多人了,也会找不同人讲,不管他们烦不烦,反正我是挺high的。
后来我意识到要找同话题的人确实很难,尤其是学习的知识比较小众,身边的人就更加没兴趣了,有话没地方说,那是很难受的。
不可能随时随地找到听我讲的人,难受了一段时间,我找到一种更适合像我这样内向的人的学习方式:写作。
随时随地写作,就好像随时随地在给人讲,没有时间和地点的约束,更不需要专门等人来听,在写的过程就像在给人讲。
把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写成文章,整个过程会发现自己的逻辑漏洞和理解上的瑕疵,这其实是一个自检的过程。
或者把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写出一篇对其他人有帮助的文章。
锤子罗永浩的御用PPT师,他在得到分享他的学习方法的时候,就是把学到的内容,比如吉他、炒菜、PPT都做成教程,而且还做了一个关于如何做教程的教程。
实践:学到不如做到。
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融入生活,通过行动来思考,思考后改进行动。
在学习的过程,可以想想,这个知识点可以在哪三个方面改进我的生活?
这个思考过程,实际上已经在为改善生活做准备。
以保险举例,学了如何选择正确的保险,就要立刻用,否则就会忘,不一定要立刻买,但是至少要懂得筛选,寻找合适的。
不仅仅要自己学会买,还要看父母适不适合买,孩子适合买什么,保险以小博大的风险意识还可以用在哪些方面?
比如听了P2P课程,你如果认可,可以选择退出P2P。如果你不同意课程的观点,你也可以继续学习,寻找多个观点来判断哪个观点最合理,虽然我还是建议你退出P2P。
比如听了基金课程,你最好按着老师的筛选方法自己操作一次,否则很快就会忘光光。
在以前赵老师教生涯的时候,赵老师还教我们怎么用IT桔子选高成长的创业公司,那时候我学了就用了好几次,直到现在还记得。
对了,我是学渣。
坚持、重复和输出,日复一日,让你开启学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