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是我节前几日在手机上刷到的,作为曾在这个位置照过同样照片的厂子第,感觉到很是熟悉亲切,就像在外地遇见了老乡,把相片放大,二排的长辈厂领导们都认识都还能叫出名字,他们都还健在,有潘厂长余书记,和姜谭武装部的杨部长,厂武装部的余部长李干事,几名身着空军装的接兵干部不认识,穿着没有领章帽徽的新兵们我挨个仔细的看了,这张相片也是二十多年前照的,很多熟悉的脸庞都认识,只是和现在比起来那时候都是青涩稚嫩的。有的能叫出名字,有的知道他哥或者他姐是谁,我把照片转发给了哥们,问前排那个是不是他,他说是的,并告诉我厂里一共去兰空地勤去了三批,他们这是第二批,后面还有一批,三批一共加起来一百多人呢,我说就感觉我们那一拨同学在我之后去张掖武威的这相片里都没有,听他这一说我们那批同学就是第一批去兰空的。也都是在武威和张掖,我还去张掖和武威探望过两个好友,后来他们在我之后复原回厂,一个分在二分厂一个在三分厂。常常见了面也能调侃几句,都感觉还是亲切的。
这张照片背后一楼西边的房子就是老母亲过去上班的地方,常去很是熟悉,那个时候办公楼这片还没有被包在生产区内,这办公楼和门前的小广场还属于家属区的范畴,旁边就是幼儿园,那时候办公楼门口也没有门卫把守,我们周末都会在这学骑车子,打羽毛球等,玩渴了就冲进办公楼在卫生间对着水龙头猛灌,办公楼门口的水泥地平整比大马路上人少车少,还有些孩子在这学溜旱冰啥的,记忆都还是很清晰的,那个时候每年厂里武装部都会送适龄的厂子第去参军,每年走的时候都会在厂办公楼开欢送会,有家长新兵和接兵部队干部和厂领导参加,厂领导都会殷切的嘱托,会上武装部余部长也会和接兵部队互送锦旗等,厂里还会给我们每个新兵发个笔记本皮包啥的当纪念品,我90年春天走时候在这和厂领导们的合影和发的文件夹都还在家中保存完好。我就记得厂长说孩子们去部队好好锻炼三年,回来就是厂里的职工了,去了部队好好干,给咱们厂子争光......
看到办公楼上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的三句标语也感觉格外暖心,最起码那个时候厂里和职工还是心连心的,厂长说职工孩子们参军这都是大事,厂里必须出面给办好,接兵干部来可以住在厂宾馆,厂里还会出面招待一下,那个时候我们厂的孩子是不占渭滨区和姜谭办的指标的,我们厂的孩子们是验上几个走几个,在我记忆里最多的一年就有四十多个,就是去了兰空地勤,我记得在2000年后我在劳司开191,那时候潘厂长已经退休了,在宝鸡宾馆给他儿子结婚,我开191去给帮忙保障,在婚礼宴席上已经退休的军分区田司令员上台致辞时说:说那时候你们厂长为了你们厂的子第们参军要指标请他喝酒,田司令给我们厂长说一个兵一杯酒,厂长说为了职工的孩子们咋都得喝,转头问了我们武装部余部长双合格多少个娃,余部长说四十多个,厂长说咋这么多,余部长说今年最多,厂长说为了孩子们豁出去了,田司令讲到这个故事就说一个厂长,除了生产经营的心要操以外,还操心着厂里的职工子弟参军,就说明他心里装着职工,是个有责任的好厂长。故事讲到这心里都是温暖的,去年厂武装部李干事儿子结婚,我被师傅叫去给帮忙,在婚礼现场还见到了满头白发的老厂长,心里都还是充满敬意的,再看看今天,办公楼已经被囊括到生产区以内去了,别说子弟们去那玩耍了,你就是基层车间工人看你能顺利进去不,我是个在这土生土长了五十年的管二代,几任空降干部我硬是没见过,不知道厂领导长啥样子了,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的暖心标语早就被拆除的不见了踪影,真是应了那句话:老鼠生儿一窝不如一窝。
这张照片只是一个缩影,也是那个时代我们企业和职工感情关系的真实写照,也是当年干群关系的真实反映,可是在看看今天,是的我们的时代大阔步的发展向前进了,可是人心向背,人和人,心和心都离得远了,干部是干部,工人是工人,成了绝缘体,不在是鱼水情深唇齿相依了,写到这我说我没骂人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