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终于结束了,神兽们要回笼了,这个暑假,除了那些生了报恩的孩子的家长们,中国的大部分家长估计都是生活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水深火热之中。在教育这件事情,真的是术业有专攻,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上可以说是不得其门而入,比如我。
因为要工作,暑假了,又不想让孩子天天泡在电视、pad上,只能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记得早几年,还会说兴趣班这个概念,现在都叫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了,称呼也改成培训班了。周围的人差不多都是这样,除了常年学习的,暑假期间还会再给孩子加一些短期班。像我们常年报了两个班,暑假也没再加其他班的,已经算是少的,周围有光乐器就学了三种的。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中国的家长普遍存在一种焦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喜欢催促式教育。催着孩子上学,催着孩子工作,催着孩子结婚,催着孩子生孩子,周而复始。这种焦虑不是家长能左右的,是环境使然,涉及人才任用选拔机制,涉及教育资源不均衡,涉及人口基数大等等问题。从举孝廉到高考,只有足够优秀,才能脱颖而出。开始也许确实是兴趣,但是一旦要考级,要达到一个标准,那兴趣可能就不是兴趣了,兴趣爱好往往终结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尤其近三年的新冠疫情,让大家更加感觉到生活的不易,人们一方面更趋于理性,一方面又开始盲从。哪里有压力,哪里就有“反抗”,所以“躺平”“摆烂”逐渐成为热词。从内心来说,我是不喜欢这两个词的。这个社会没有一样东西是不靠努力就能获得的。成功者往往会说,我只是幸运而已。但是外人不知道,人前有多显贵,人后就有多努力。“躺平”和“摆烂”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但不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说回兴趣,刚开始孩子学什么,也许是家长参考孩子的意见帮助孩子选择的,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中间孩子可能会数度放弃,有的家长可能真的就放弃了,学了很多,但最终都没有从一而终。当孩子想放弃的时候,考验的往往是家长的定力,孩子犹如一棵小树,只有经过修剪,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欲戴王冠,必承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