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中午我大发脾气,都是因为孩子的吃饭问题,前天做了饺子不吃,要吃猫耳朵,我只好又做了,昨天我用别人给的羊排煮了菜,孩子说难吃死了,昨晚按她的口味炖了猪排,今天中午又因为要玩雪叫不到饭桌旁,我都气疯了,心里觉得好委曲:单位这么忙,又要接送你,又要做饭,每天做下你不好好吃,让我每天吃你的剩饭,我不知道你究竟要吃什么山珍海味!
今天好不容易商量好,她陪我吃饭我陪她堆雪人,刚吃几口又跑出去看她的雪球,我喊她,正好雪球碎了,于是大哭发脾气,我很生气,你有啥好哭的?又不是我给你弄坏的,饭不吃都凉了,越想越生气,命令她开始吃饭,她也不高兴,拿起菜勺放餐桌上,掉了一些菜在餐桌上,于是我更火,数落了半天,我开始静静地想:每天这样战火连天,数落孩子是我要的吗?不是,我想到了共情,教练父母里讲的猴子归属,是我没有考虑到孩子看到雪球破裂时的感受,而站在我的角度认为那有什么好哭的,于是火冒出来了。想到这,看看几乎没怎吃的饭,我想出去找孩子商量下陪她一起吃完饭再陪她玩雪,于是我又走到门外,只是静静地走出去,没有大声喊她吃饭,还没开口(一下子软不下来),孩子就自己走过来跟我商量:要不咱俩各吃一半,然后再一起玩雪。我说好,于是孩子回来吃,吃的时候孩子说:刚才你不停喊我吃饭,我心里烦一下就不小心捏碎了雪球,我很伤心!听着孩子的描述,我真的感觉是我不理解孩子,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也就无法真正尊重到孩子。如果始终以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孩子,共情、理解、尊重是根本做不到的。突然想到,为什么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感觉问题越来越多,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
陪孩子吃完一半,又陪孩子堆雪人,孩子说真开心,好了,你回去休息吧,我再玩会雪!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