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带萌哥在玩积木,她堆她的,我搭我的,两人和平共处。
不多久,我搭出了一个造型比较特别的,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喊:“宝宝看,快看妈妈搭的积木!”。
这下闯祸了,萌哥见我搭的比她好,很不开心,竟然一下大哭起来!
从声音上就可以听出,她这是假哭,声音大,没有眼泪,总归妈妈们是有能力瞬间判断出来这一点的。
我猜想,她是不甘心我搭的比她好,觉得自己被比下去了,所以用假哭来掩饰自己的不安和慌张。
平常她身体不适或者撞到哪里时,我都会第一时间抱住她,安慰她,但这次我没有,她需要知道生活不会总是顺着她的心意来。
她继续仰着头哭,我静静地看了她一会温和地说道:“宝宝,眼泪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小时候你哭大人会满足你的要求,但长大以后就不会了。妈妈可以把积木模型拆掉,你再继续搭就可以啦,甚至你还能搭出比妈妈更好的!”。
她哭了一会见我没有把她紧紧搂在怀里,而是絮絮叨叨讲道理,居然停止了假哭,我心甚慰啊!
但这乐观的场面并没有持续很久,中间她一会哭,一会笑反复了三四次,但最后还是继续开心的堆起了积木。
最近她哭的时候,我常常都会跟她念叨这句话,宝宝,眼泪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有时这话好像能起效果,有时她会哭得更凶。
出于一个母亲自私的爱,要为她的长远考虑,我想她能提早意识到眼泪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行动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最近会借着很多小事来教育她。
当然,我不能确保我分享给她的100%就是对的,因为我的认知也有自己的局限,但作为一个母亲我只能把自认为对的分享给她,并且相信这种局限也许她自己以后自己会有能力打破,除此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另外最近我也常常思考,爱是克制,母爱更需要克制这件事。
大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帮孩子去做事,避免孩子做不好带来的麻烦,避免孩子不开心,这样本质上是为了家长的省事。
让自己少去帮助她,只要是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一切尽可能让她(他)自己来是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功课。
比如孩子摔倒了不严重就让她自己站起来,比如下台阶的时候不再牵着她的手让她慢慢走,比如吃饭的时候哪怕她是用手抓也让她自己来,比如东西掉了让她自己去捡,相信孩子,让她自己来,这就是克制,这种方式更适合。
另外不需要所有需求都满足孩子,不要她一哭就妥协原谅,需要让她懂得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这一点很不容易做到。
当母亲以后发现,母爱不仅仅是给予,更深层次的爱可能是克制自己不要母爱泛滥,让孩子接触生活的真实面,当然而这其中的分寸都要靠母亲自己去把握。
我发现教育是双向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人自己也在成长,比如,我教育萌哥时自己也在反思,这样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