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之魔童闹海》在不断刷新票房纪录,今天已经冲上票房史第三了,距离第一的《长津湖》也只有一步之遥了。果然,儿时记忆的“哪吒脑海”所言不虚,2025刚开年,就把春节票房搅得天翻地覆,主打一个“闹”字。
《哪吒1之魔童降世》不觉已有五年,现在看当年的火爆绝非偶然,我们下面在捋一捋,为何此片一出世就如此轰动?
提起年画的形象,那必须是被寓意了美好希望的。所以他是天真烂漫,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面带微笑,一身的正气,过年贴个哪吒年画上去,辟邪保佑也不在话下。反而这位烟熏妆的少年,你刚看到他时,马上想起了什么?
第一:996工作制下的黑眼圈。
第二:面部狰狞,典型的街溜子。
第三:不服管教,父母眼中的“逆子”。
为什么这么一个美好的、大众化IP的亲民形象演变至如此了?我思来想去,答案可能只有一个,
因为理想破灭了,
因为被现实狠狠教育了。
因为失望了。
儿时的那个天真烂漫的哪吒,只能是我们美好的寄托而已。
他被困在大众的年画里面。永远也出不来了。
于是这位全方位叛逆的“哪吒”横空出世,我们既然被压制的无法动弹,那就让这位小哪吒,代替我们闹起来吧,反正他连龙王三太子都能剥皮抽筋,还有什么他不敢干的呢?动静越大越好!
哪吒者,梵名译作“那拏天”,《西游记》也记载:乃三坛海会大神,他出生时,曾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
如今世间的牛鬼蛇神如此之多,年画版的慈眉善目,清秀可爱的哪吒已无法教化众生,必须黑化!菩萨曾低眉,金刚也怒目!
“魔丸”和“灵珠”的设定,实际是上层掌权者的规则制定权。它们分别被打上了“恶”和“善”标签。
这种简单粗暴的标签划分,像极了我们现在的“出身论”和“血统论”。
我们似乎曾经可以作为“小镇做题家”,借助高考来个一跃龙门,
但是现在呢?大学生毕业就抢着送外卖,辛苦一个月还不如父母的退休金多。
富豪们忙着联姻,做大资本圈子。
普通人向上生长真的有一把锁,极难打破。
想想强如哪吒又怎么样,出身官二代,有好心的太乙真人做师父,就是因为魔丸这个身份,想要逆天改命,也是难如登天,不得不剔骨还肉,硬抗天劫,走上重生之路才有机会。
那么我们普通人呢?
重新选择投胎吗?
再看龙珠出身的敖丙,即便是官方认可的“善”的承载者,但是因为出身龙族,仍然难逃被镇压的结局。可见,善恶之间,完全是掌权者话语权的操控工具。
所以,影片最后的“善恶”殊途同归,魔丸与灵珠在天劫的淬炼下,合而为一,与天庭抗争的结果,保住了陈塘关。
而这一方人间偏隅之地。虽是不堪回首的童年过往之处,却也是自己不离不弃的父母之所在,这一刻,哪吒如同年画中下凡的天神!太帅了!
忽然有这样一种感觉,烟熏版的哪吒加上黑化的叛逆性格,反而有了一种“负负得正”的炸裂效果!这种反转,远比年画版的哪吒那样的宣传和说教,来的更加刻骨铭心!
不过,影片的最后,哪吒和敖丙,再加上太乙真人,虽然顶下了天劫一击,但远未能说抗争的成功。这和《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的压迫之下的自我觉醒,还有不小差距。哪吒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灵珠、太乙真人甚至父母村民)才能完成自我觉醒和升华。也让我理解了在《哪吒2》中向那根定海神针致敬的片段,显得如此感人了!
另外,灵珠和魔丸的抗争过程中,比较遗憾的是缺少了龙族的集体抗争,当然他们常年被困,无法产生更有效的力量。这样的剧情设定,也消解了集体抗争的可能性。也反应了当代青年的困境,在“996”和“躺平”之间挣扎,却难有真正的集体意识的觉醒。
第一部是哪吒的降生,好戏才刚刚开始,光有股子戾气是无法成就大事的,他还需要历练和成长,所以非常期待《哪吒2》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