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亲戚家小住好几天了,感觉胖了几斤了。已经好几天没认真读书了,转战了打麻将。居然连续好几天了,这白天晚上的,融入了那个环境,于是情绪躁动,胡言乱语,肝火上升,自己都把自己烦的够呛。真不知道这麻将有什么魔力,使得那么多人忘却疲惫、忘记了烦恼、忘记了年龄的津津乐道,频于此道,周而复始,执着的坚持。甚至把打麻将当成了生活中的乐趣,发展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每到夏天,那浩浩荡荡的麻将大军,都能成为各个地方的一道风景线。真的很佩服老祖宗的智慧,把玩的东西都研究的骨灵精怪,引人入胜。
我打麻将就像一个木偶,完全就是在做机械运动,复杂一点的牌,都不知道怎么看,怎么胡?也不会算账,对阿拉伯数字不敏感,也不愿意在那上边动脑筋,整个人都是木木的,根本不在状态,那真不是我能够适应的活动。整天昏昏沉沉,腰酸背疼的,就是一个陪着玩,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和读书比起来,心情糟糕透了。
不读书的感觉真的不好。我都坚持读书三年了,写了大量的读后感,就是因为从小到大都有喜欢读书的爱好,不读书就像吃了糠,大脑没了营养支持,写作都成了空白,如果没有了新的东西注入,如果没有了新的内容出现,总的感觉就是乏味,空虚,提不起精神。再不读书脑袋就要生锈了。抓紧时间赶快行动了,123读书、学习、写作、扯闲篇,让心情愉悦享受!
翻开梁实秋的《人生本该从容》,发现里面都是些生活中的细节,就像封面所注:人生本来的模样,在于淡定从容地过一生。翻看里面有一个小节(拥挤)据我所知,拥挤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一种现象。没有秩序、争先恐后、旁若无人。我不由得想起来了一些事。1982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公司的入职教育大会上,有一位老总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段,在香港有一年的节日,相当与国内的清明节,去扫墓的人很多,在公交站等车的时候。车来了,就看见国内去的工人,追着公交车跑,人家那些人都在静静的排队,按顺序上车。想想在我小时候北京街头的公交站,哪怕只有两三个人也都排队上车,根本没有拥挤的事。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挤异常的。
还是儿子五个月的时候,我抱着他出门,肩膀上还背着个大包,好不容易挤上了车,就在人群里随着车,一走一晃一走一晃的,也没有靠的地方,我抱着孩子也东倒西歪的,一会就看见旁边坐位上站起来一个穿着棉大衣的女人给我让坐,我仔细一看是个孕妇,足有八个月了大了,我赶紧让她快坐下,太有危险了。我这时才想起把包放到地下,我坐在了上面,抱着孩子坚持到了下车。就是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我国前住德国大使程天放先生在《时事新报》上发表过一篇论德国的民族性,曾提起过在柏林开世界大会时,所表现出的良好秩序。我们应该效法。无论哪个国家都有良好的传统,好的习俗都应该发扬光大,要传承下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