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吴军老师讲到哈夫曼编码关于信息资源分配的逻辑,并以类比的方法介绍了哈夫曼编码对人们工作、生活的指导意义,最后提出了关于巴黎5天旅游的时间分配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更扎实的掌握哈夫曼编码的逻辑原理。
哈夫曼编码在哲学角度理解实际上是一个资源的维度分配的问题,这个资源就是信息通道的容量和成本,而维度既包括时间、空间等容易感知的具体方面,又包括频域、轮次筛选和统计分配等高阶的不易察觉的具体方面,原则就是老师前面说过的两个,一是明确,一个是有效性。
谈一谈学习哈夫曼编码和今天课程后的感觉。无论是摩尔斯电码的编制,凯鹏华盈的风险投资,亦或是巴黎旅游的时间分配问题,其类比都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玩过的一个简单的游戏。
游戏梗概:
幼儿园老师给每一个小朋友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子,瓶子是广口的,可以放很多物品。在小朋友的面前堆放着一堆大块的石头,一堆小的碎石和一堆沙子。老师说谁:“大家将这些石头和沙子装进瓶子里,谁装的重量最大,我就会给谁奖励。”
于是小朋友们纷纷开始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小明最后找到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将大石头装入瓶内,晃一晃后,再依次装入碎石和沙子。当别的同学的瓶子还留有很多空隙时,小明的瓶子已经实实在在的填满了全部的空间。
老师表扬了小明的聪明机智,但游戏结束后老师又问了一个新的问题:“同学们,小明已经把这个瓶子装满了吗,我们还有没有方法往瓶子里装更多的东西?”
小朋友们纷纷眨着天真的大眼睛,无辜的看着老师,齐声说:“不能了吧!”只有小明若有所思的看着老师,悠悠的说:“老师,能不能给我一杯水?”
老师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小明同学,递给了他一杯事先准备好的水,鼓励小明说:“你来试试看。”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小明在讲台前又演示着往他的瓶子里倒入了半杯水,小朋友们纷纷用崇拜的目光看着小明。
老师问小明:“你是怎么想的?”
小明不好意思的说:“爸爸曾经和我说遇事要多动脑筋。”
老师给了小明奖励后,示意小明回到座位,郑重的说:“有和无也是相对的,他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时间和时间都可以充分利用,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能找到资源分配最佳的答案。”
回到巴黎5天旅游的问题,其实日程安排很简单,热门而费时的游览就是大石头,而冷门而省时的项目就是碎石和沙土,要想安排的合理,刨去个人体力的差异,只要先将大石头放入5天的固定时间中,再搭配一定的碎石和沙土,甚至是水就好。
感谢老师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