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厉行节约蔚然成风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方面作出系统规范,为新时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提供了坚实制度遵循。当前,全党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条例》为行动指南,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要在“学”字上深钻研,深刻领会《条例》修订的重大意义和核心要义,准确把握各项规定要求。“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学习是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理论学习上下了功夫、费了心思,在工作生活实践上才能有所遵循、不出偏差,才能养成优良作风,创造更好业绩。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学贵恒贵专”的心态,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必修课,将《条例》等作为学习教材,增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深学细悟中掌握要义,把握标准,并以之为工作生活“坐标系”。要坚持学思用贯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通过集中学习、互学探讨、案例剖析等方式深化学习效果,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要坚持学以致用,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时刻绷紧"厉行节俭"这根弦,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实现知行合一,做好学用结合这篇"大文章"。

  要在“行”字上见真章,从日常工作、生活点滴做起,严格落实《条例》各项规定,自觉抵制铺张浪费行为。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良好的作风建设需要上下同欲、久久为功,更需要有人带动示范。《条例》明确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推动“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优良作风上的重要作用,始终牢记“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将《条例》细化为“操作手册”“行为规范”,带头遵守《条例》规定,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从严从简,带头过紧日子,坚决杜绝浪费行为。要彻底摒弃“公家的钱不心疼”的错误观念,经常对照标准自查自纠,在节约水电、合理使用办公用品等细节上做好表率,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带动身边同事群众树立节约意识,共同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要在“效”字上求突破,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条例》指出要“降低公务活动成本,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群众是“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作风建设的实际受益者和成效的最终检验者,作风建设成效如何,学习教育成效如何,关键看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有益于群众。广大党员干部在改善作风的过程中,要切实贯彻《条例》各项要求,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加粗”“置顶”,将厉行节俭的行动自觉转化为提升为民服务质效、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要大力推广“线上会议”“电子审批”“文件共享”模式,以数字化办公减少文山会海,减少行政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整合优化部门服务窗口,推进信息共享、流程再造,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将有限资源向民生项目、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倾斜,在精打细算中优化资源配置,在务实节俭中提升服务温度,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实际行动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答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