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爸爸快要迟到了,便由我负责开车把苗儿送到爷爷奶奶家,然后再去学校阅卷儿。
好久没有在上班高峰期开过车了,心里其实是很忐忑的,但也要强装镇定,给苗儿穿戴好,上了车,把她安排在安全座椅上,苗儿问我:“妈妈你会开车?”其实我也是有五年驾龄的“女”司机了,想当年刚会开车就已经奔驰在在香格里拉的盘山公路上,只是在有了苗儿之后胆子越来越小,又有了快车,我便能不开就不开了。所以孩子这么好奇地问我,我也是傲娇地给她讲了她我辉煌的过去。
路上,是我们的读诗时刻,今天依然读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坚信日复一日的重复才是诗词记诵的最佳方式,我的学生如此,两岁多的苗儿亦如此。对诗词而言,背诵不是目的,感受才是。放下功利心,带孩子一字一句地读,一字一句地品,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真的让我心生感动。这首词最近一直在读,前面只是初识,今天我加入了更多的语调,所以读到“小乔初嫁了”的时候,轻而慢,又含满微笑,苗当即就问我:“妈妈你为什么声音变低了?”你们懂我当时惊喜的神情。我就给她讲完,她说“哦~”(苗儿现在的疑问句只有在听到她认为满意的结论之后才会以这个音调结束她的连珠炮似的十万个为什么)我给她讲的原因只是“小乔找到了她最好的朋友”,苗儿便用同样的音调又重复了一遍这一句诗。
晚上爸爸开车载我们回家,路上我说“明月”,引出她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苗儿的小手悠扬地指着天空,眼里满是灵动,直到她那抑扬顿挫的“今夕|是/何年an~”。我从未教过她这首词的意义,但孩子每次读到“问青天的时候都要读的很重,“问 |青 天an~”。现在的她已经可以不用提醒就自己诵出这首词的上阙了,而且在她心里一定很享受对着明月诵诗的时刻。
睡前的故事是已经读了很多遍的绘本故事《嘿,蚂蚁》和《我很生气》。第一本是一个孩子和他脚下马上要被踩扁的蚂蚁之间的对话,最后说,蚂蚁将会被放走还是踩扁,由小朋友自己决定。昨天,苗儿斩钉截铁地说“被放走”,今天就改了主意说“踩扁”,我说如果小蚂蚁被踩扁了,它的妈妈爸爸还要好朋友们会很伤心的,苗儿说“那我还是不要变大了”(在小蚂蚁眼中那个小孩儿是很大的,小蚂蚁如果变得比他还大,就可以踩扁小孩儿了,如果人不变的那么大就不会踩扁蚂蚁了)。她好像从绘本中逐渐知道了“换位”。在她开始分清“我”和“你”的那一刻起,自我意识的觉醒就一发而不可收,以至于经常和小朋友争执“这个东西是我的!”但是,三岁的孩子也要渐渐明白,“我”和“你”也是可以共处的。第二个绘本是告诉孩子你可以生气的,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但是它可以排解,可以改变。苗儿说,月儿妹妹拿走我的玩具时我就很生气。哦,前天确实发生过这件事情,当时我并没有特别关心她很生气,而只是想尽快解决争执,安抚她,也让月儿妹妹(10个月)开心。今天想来,尊重孩子,也要尊重她的情感,但这里该交给他处理类似问题的办法。
感谢诗词,让孩子们能够在最美的语言中感受世界;感谢优秀的绘本故事,让孩子们遇到自己,了解自己,思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