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从基层派出所调到了交警部门工作。
刚来的时候,我对新环境充满期待——标准的办公室,两个工位,两台电脑,这干起活来多带劲啊!
可现实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我的办公室里,只有一台内网电脑。
这意味着,每当有当事人需要向我提供事故照片、证件材料或者其他电子资料时,他们没法通过微信、QQ这些常用的社交软件直接传给我。
我只能一遍遍解释:“不好意思,这台电脑上不了外网,您得自己出去找打印店,打出来再拿回来。”
麻烦就从这里开始了。
不少当事人是第一次来处理事故,本来心情就焦急,一听要自己跑腿打印,立马脸色就不太好看了。
更尴尬的是,其他办公室的同事都能直接接收文件,唯独我这儿“特殊”。
渐渐地,投诉就来了。
有人说我故意刁难,有人怀疑我效率低下,甚至还有人直接跑去纪委举报,说我肯定和外面的打印店“有勾当”,“吃回扣”。
那段时间,我真是一个头两个大。一遍遍向综合室反映,嘴皮子都快磨破了。
结果呢?
永远是那句话:“没办法,按规定不能随便添新电脑。”
后来领导也被我缠得没辙,干脆把我叫去严肃地“上了一课”。
他说,这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增加固定资产,得报请分局党委会集体讨论,还要走招标采购流程。
旧电脑都还在用,没有闲置的,所以我的申请,基本没戏。
我一度绝望,甚至做好了长期“接投诉”的心理准备。
直到前段时间,又一次因为打印的事被投诉之后,我瘫在椅子上百无聊赖地刷起了抖音。
就在那个时候,我刷到了一个哲学话题——“忒休斯之船悖论”。
它问的是:如果一艘船上的木板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零件都不是原来的,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吗?
我突然灵光一闪:整机不能买,零件呢?
我几乎是跳起来冲去综合室,假装随口一问:“如果电脑只是部分零件坏了,比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或者主机里哪个部件老旧了,能换吗?”
对方回得挺爽快:“零件更换没问题啊,走维修流程就行,这个不涉及固定资产增加。”
我心里那个激动啊,表面还得风平浪静。
接下来的几天,我悄悄“发动”了几个关系不错的同事。
没过多久,几间办公室的电脑就非常“默契”地开始陆续“坏”了——这个显示器闪屏、那个键盘失灵、还有一个主机启动不了……综合室也配合,一批一批地换新零件。
而那些“换下来”的旧件,在我眼里全是宝贝。
我一个一个收集起来,仔细测试、组装。不到一个礼拜,一台“全新”的电脑就在我桌上亮了起来。
它可能是一台“忒休斯之船”式的电脑——没有一个零件是名义上“新购”的,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能流畅运行微信、能登QQ、能收文件。
从那天起,再也没有一位当事人因为我要求他们“出去打印”而投诉我。
世界,终于清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