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波登 Anthony Michael Bourdain在《厨室机密》中写道:
“过往的年头中,我们有所损失。好多东西都损坏了,好多东西都丢了。但是,即使你给我整个世界,我也不会错过走这一回。”
安东尼·波登是谁?
安东尼·波登,生于纽约市,美国作家、厨师及电视节目主持。也许你记不起他的脸,但一定耳濡目染过他在美食界的所作所为。
作为一枚大厨,他对食物的热爱源于幼年并秉承毕生,而美食报以这份热爱以救赎,令他从70年代肆意爆粗口、群架甚至吸毒的美国后厨逆袭而出。
将近40岁时,翻天覆地地成名,并成功戒掉了毒品,不再沉溺于酗酒,一度担任纽约市著名法式餐厅Les Halles的执行主厨,直至离世。
▼
作为一名作家,他狡黠幽默、尖锐地描述了后厨真相,因刊登在《纽约客》的文章《吃饭前不要读这篇文章》初露锋芒,后著成名作《厨房机密:烹饪深处的探险》,以及《厨师之旅》、《半生不熟》》、《再赴美食之旅》、《Kitchen Confidential》。行文洒脱、恶趣味满满却真实动人。
▼
作为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从探索频道的《波登不设限》到CNN的《未知之旅》,他开着摩托车,在沙漠狂飙在北非吃下羊睾丸,在墨西哥吃蚁蛋,甚至狂热的生吞活剥整只眼镜蛇,他浪迹天涯把整个世界变成自己的厨房,发掘各式美食,并与不同种族肤色的人们把酒言欢。
▼
他几乎拥有了男人梦寐以求的一切:金钱,名望,自由,美食,始终未走形的好身材。太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会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
2004年11月9日,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美国加州盖洛斯车内开枪自杀,她曾用无可挑剔的努力和勇气,直面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记忆,所著《南京大屠杀》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最佳书籍。
她告诉全世界,人类同胞相残的历史漫长而凄惨,历史应该被铭记。没有人比她更清晰真实地直面那段历史,以及它所剥开的人性之恶,这是悲剧的伏笔。
▼
而写作,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一项孤独者的工作。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尼采如是说,将这句话翻译成中文的翻译家孙仲旭先生,亦因抑郁症自杀。
安东尼·波登就像侠客江湖里回头的浪子,在对美食的信仰中,挣脱毒品酒精的浑噩沼泽,涤净了血液中混沌无意义的叛逆,洗去灵魂的浮躁,世界这么大,他吃遍了看遍了,并用不羁的人格征服了它。
▼
然后呢?
真正热爱生命,心存良善的人,在见过这个世界的真相后,太容易开出愤世嫉俗的悲观花朵。
经历了利比亚等战争国家的安东尼·波登,趟过真实的战火,利益的纷争,人性的自私以及无力改变的脆弱,他为“不浪费食物”的公益组织站台发声,他在各种纪录片中号召年轻人多看看这个世界,他冒着生命危险赋予食物与人某种超越国界的联系。
他对世界的态度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拮抗,悲观从来都是布道者的宿命。一面身体力行地尽己之力,让这个世界更好,一面质疑:这个世界还会好么?
安东尼·波登如是,张纯如亦如是。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中写道: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无法苛求每个人都成为英雄。
安东尼·波登对这个世界抱以深情,世界也尊重他的选择。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悼念他的逝世说:(安东尼·波登)教会了我们食物。但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们通过食物坐在一起的能力。”
安东尼·波登的美食精神终将延续,他用毕生传奇,告诉全世界的年轻人:去很酷地生活,去探险,美食,环游世界,你也可以。
此刻,安东尼·波登的成名作《厨室机密》就摆在我的案头,作为一枚美食爱好者,我从报纸、书籍、网站甚至我的爱豆推荐中认识他,了解他,最后迷上他。食物之味,恰如人生百态,我一直相信,美好的食物有某种神秘的治愈能力,会在寒冷中与人慰藉,在暗夜鼓舞人前行。
▼
锻炼一种可持续的、自我修复的隐秘力量,是每个对世界仍有食欲的人,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必需。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请保持好胃口,总有美好即将发生。
(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联系)
本白的话:今天本该更新健身记的,但安东尼·波登的突然离世让本白的心情有点低落,离去的人请好走,活着的人总要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