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者鲁迅我们从小学就知道了。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他的一生为醒世救国而写作,不论是早年弃医从文,还是到后来确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一直都为之而写作。
《良药醒世笔为旗》一书选取了鲁迅作品中的部分励志作品。阅读鲁迅的作品,总是能让人领略到他的“骨头是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你媚骨”的高大形象,他的精神往往能深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励志并非粘贴在生命上的标签,而是融合于人生中一点一滴的气蕴,最后成长为人的格调和气质,成就人生的梦想。不管我们做什么,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在中国的现代历史上,励志者数不胜数,在无数的励志者中,鲁迅先生首当其冲。鲁迅先生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
我们所处的年代已不是鲁迅先生所处的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更应该充满奋进、拼搏。就《准月风谈》中“我谈‘堕民”一文中他认为的堕民是“一种已经解放了的奴才”。虽然人们解放了,但是劣根性仍在。比如文中鲁迅先生的母亲对一个堕民的女人说“以后我们都一样了,你们可以不要来了”,受到的回答却是“你说的什么话?……我们是千年万代,要走下去的!”他们就为了一点犒赏,便安于做奴才,而且还要“千年万代”的走下去,要做更广泛的奴才,这是我们“自由人”所万想不到的罢。
对于社会黑暗的痛恨和鞭挞是鲁迅先生的逻辑起点,更是他战斗人生的支撑点,他是我们中国文学的脊梁,从救治身体的医生到救治人们精神,在三千年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对人性、对自我能进行剖析和批判的不止鲁迅先生一个,但是他一定是剖析批判得最无情的那一个。
他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我们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