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翔《法治的细节》这本书里,有一篇叫《在读书中超越有限的今生》的文章。里面谈了他对读书意义的理解,很喜欢,也很受启发。
首先,他阐明读书是寻求智慧的方式,但真正的智慧是否定性的,也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是一个悖论,一方面我们因无知而读书,另一方面读书又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是因为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
其次,他列举了四种读书的境界(由低到高):在书籍中逃避世界、营造世界、理解世界、超越世界。
最后他总结到,读书的意义是“站在人类总体经验的基础上来获得安身立命的伟大观念”,所以读书需要抱着谦卑的态度。
只有这种伟大的观念可以赋予我们作为人的尊严,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有意义、有目的、有安全感,能够让我们超越暂时的琐碎和有限,能够让我们在一种更高级的意义上审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种观念也能够像石头房子一样来帮助我们抵御人生的艰难困苦以及命运的当头棒喝。
我们用读书向先贤致敬,因为他们是我们追求智慧之路的前辈。只有谦卑,才能让我们真正认识前辈先贤。
通过书籍,我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也许能看得更高。但是请注意,你即便站得再高,你离天依然无限遥远,我们对于智慧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唯有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有限才能不断地追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