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票房排名前列的,除了卷福的《奇异博士》就是《捉迷藏》。我一向对拯救世界缺乏兴趣,于是选择了老干部霍建华的悬疑片。
国产悬疑电影的努力和用心还是能看到的,算得上是制作精良。没有想象中的惊悚,只是多了几份感慨。电影选景在青岛,最繁华的香港中路,拆迁户云集的黄岛路。我曾走过的那些小巷子如此清晰在目。每个城市都有两张脸,奢华与饥寒只是一墙之隔。反差之大让人触目惊心。一掷千金的酒宴可能是某些人一年的嚼用。千城一面不只体现在规划建造,电影的拆迁户棚户区与《踏雪寻梅》里的廉租房群体并无不同。鬼神不可怕,在欠仄空间里扭曲变态的心最让人惊惧。
《简爱》疯女人的形象到今天都久经不衰。罗切斯特的妻子,《蝴蝶梦》的丽贝卡,这些角色的演绎总是很难。演过头就会让人觉得哭笑不得。一个单纯的疯子如同污秽让人避之不及,但有故事有苦衷的疯子反而让人觉得唏嘘。很遗憾,这部电影没有深度挖掘凶手背后的心理因素,是坎坷的婚姻(孩子的父亲从未出现),还是母女二人被欺压的迫不得已?我相信,如果像苏三那样凄婉地唱一句“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人物的形象会丰满许多,电影院里也不会一片笑场。
相较之下,原版韩影《捉迷藏》要好很多。在最初的故事里,男主和凶手都是苦寒阶层一步步跋涉而来,凶手母亲夺取资源的方式很直接,杀死全家,然后入住。男主则要隐晦一些,他是家中的养子,通过陷害哥哥夺取了家中继承权。一明一暗,鸠占鹊巢,谁能说后者就不残忍无道呢。两个人都是偏执病人,这是表面,深层次来说,两个人都是对财富资源的掠夺可以不顾一切的杜鹃。没有了这种双线铺陈,电影里的众多线索只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不要老是用音乐来吓人嘛,我又不是在听广播剧。建议导演可以学学百老汇的那些悬疑名剧,比如《维罗妮卡的房间》。同样是心理悬疑,还无法避免舞台剧天生在光影上的众多缺陷,坐在第一排的我差点给吓晕。
片尾小女孩孤独地坐在那里荡秋千,她的母亲永远不会来接她了。夕阳西下,这一幕看得揪心——她该怎样生活?多少年后,她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凶手?财富可以继承,贫穷亦是潜伏在血脉里,如同瘟疫一样的传染。
小的时候怕过很多东西,怕黑影,怕打雷,怕空洞洞的床下。后来变得对这些东西习以为常,甚至是漠视了。那些血淋淋的怪力乱神画面,看了也只是觉得污秽令人作呕。捉迷藏?倘若哪天家里真藏着个什么人,我大概会笑眯眯地对他/她说,我亦飘零久,使君且出来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