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烟防新冠?这是真的吗?
我是一个半烟民,这语法好像不妥,像病句。
为什么说是半烟民。我的烟龄超过20年,按理说是一个“黄指”级别的大烟袋,但是我每天吸烟数量不多,三五支足以。
一般是在想写点什么,又憋不出来的时候,点上一支找灵感,而且常常经停几个月不抽烟,好像突然间烟瘾就消失了。对此现象,我自己也十分不解。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昨天路过小区马路边,有几个年轻人在抽烟聊天,我走过时听到其中一个说:“千万不要在新冠期间戒烟,那样你会死得快”。
这话说的。。。很有底气。
很普通的科学常识,我们知道抽烟不利健康,特别对肺部的伤害。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中国医学杂志》在今年2月28日就发表过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抽烟被列为加剧新冠病情的几大因素之一。
可是,这几天情况发生历史性反转。法国科学家在科学论文网站Qeios上发表了他们的一份研究,说抽烟不仅不会加剧新冠病情,还可能防止病毒入侵。
天,这言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歪理邪说。
这份研究分析了500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数据,其中包括350名住院患者,发现其中烟民只占5%,按照这个数据推算,烟民感染新冠病毒的比率比非烟民低80%。
论文说明,这是因为抽烟者吸入肺部的尼古丁蒙在了体内一种叫ACE2的细胞上,形成了一层保护膜,而这种细胞正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落脚点。
这说法让人抓狂了。反常识,很扎心。
烟民窃喜。
但科学家继续说明,这可不是鼓励烟民们抽烟,抽烟总体上对身体的伤害仍然大于益处。因为,靠吸引防病毒就相当于你给嘴巴和鼻子罩上一层保鲜膜,虽然百毒不侵,但一不小心也会把自己憋死。呵呵。
记忆中,科学家这种相互矛盾和截然相反的论调时有发生,并且涉及面广泛。如咖啡致癌,又防癌;红肉对身体有害,又有益。
最近连牛奶也中枪,今年2月加州Loma Linda大学健康中心的一份新研究报告说,每天喝一杯牛奶,罹患乳腺癌的几率就会增加50%。
这让一代代抹上牛奶胡子,以及从小教导我们喝牛奶健康的健康代言人与教育宣传机构情何以堪啊。
在美国,科学界的这种前言不搭后调的研究,有着深层的原因,简单说就是商业利益作祟。
比如制糖业60年代就出巨资请哈佛大学的科学家研究糖和脂肪与心脏的关系,结论当然可想而知,脂肪被认为是心脏病的最大诱因。
《纽约时报》之前也曾报道过,可乐公司出巨款资助科学研究的事,这些研究最后大都发现含糖饮料跟肥胖症关系不大。
纽约大学营养学教授Marion Nestle所作的一份研究,对168项食品行业资助的科学研究进行细查发现,其中156项得出的结论都对出资人想要的结果不谋而合。
看来,科学家尊重事实的同时,也知道别弄折喂饭之手的道理。
新冠疫情爆发后,人们忧心忡忡,面对探知扑朔迷离的疫情,人们渴望得到权威科学的指导,但科学家偏偏爱搅和,常常指东打西,着实让人找不着北,时常晕菜。
比如,一会儿说戴口罩没用,又要求所有人出门必须戴口罩;一会儿说年轻人感染几率低,又说年轻人病情严重的也不少;一会儿说治疗疟疾的氯喹及羟氯喹对新冠有用,又说没用,还适得其反。
科学家们,你们怎么啦?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你们是认真的吧!
怀着对科学无限崇敬之心,我想大众还是谨遵科学家教导的,遵从主流价值观,也期待科学家们不要辜负大众,不要让幸存下来的人继续抓狂。
要是搞到最后实在没招,就像特朗普说的,打两针消毒液得了,一了百了,宛如神话片《大话西游》里被唐僧唠叨得上吊的小妖。
如果世界真成这样,那是科学家的不幸,也是人类的不幸。但这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