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孔圣人目前为止有一处遗世真迹,乾隆皇帝御批:“宣圣真笔!”
那就是相当于马未都拿着一只茶碗说该碗是乾隆爷吃过饭的可以收入观复博物馆,认真。
关于认真,有一节笑话而且是跟孔子有关,在这里先做个铺垫。
说孔子带着子路冉有他们一帮子小朋友周游列国,宣传他仁义礼智信的忠孝治国理政安民兴邦理念,得到的响应不是那么热烈甚至于连基本的车马费差旅费广告费都拿不回来,吃饭都有点困难。好不容易有一个地方土豪对孔子曰的那一套新版体系有所心动,愿意备下盛宴款待各位专家,但是提出一个附加条件,这个饭能不能吃得看看你们是不是正确读一个字,于是写了那个字。看图识字这种小游戏哪用得着教育家孔圣人出面嘛,勇于冲锋陷阵习惯打头阵的子路自告奋勇说俺来看看是个什么字。大富豪刷刷刷几笔写就,子路不看不要紧,一看很开心,哈哈哈哈,这不就是个“真”字嘛!
谁知道土老财大摇其头,拿他那胖嘟嘟的肥手拍着子路同学的肩膀说,不对不对。
子路不解,辩之无果,请孔老师出马。孔圣人看了一眼,说是“直”,胖子欣然接受,设宴接待,师徒一行。
事后子路问孔子,那个字明明就是个真为什么老师说是直,孔子呵呵一笑说:“那情形下,认真就没饭吃,我怎么还要认真呢?”
笑话归笑话,不可认真。
比干,子姓,沬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帝王(文)太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师(丞相)神灵。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商纣王)。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比干原是王子,是商王文丁的次子。因为是次子,所以未能继承王位,做了少师。他受其兄帝乙的嘱托,忠心辅佐侄儿封王。封王的父亲在位时有人主张立封王的哥哥微子继承王位,但比干坚持立封王。这是因为封王是正妻所生(商朝继承制是传摘不传庶),再则,比干也认为封王聪明英勇,对他钟爱有加。封王的父亲病危时,比干向上天祈祷,愿代哥哥去死。这两件事,使封王对比干格外感激和敬重。他即位以后,开始也确实干了一些好事。封王率军征服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在战场上,封王往来冲杀,无人能敌。在封王出征期间,比干在朝廷上代理朝政,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封王凯旋,比干步行几十公里前去迎接。那时,君臣团结,国力强盛。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
比干被剖心之后,他的妻子怀有身孕,跑到树林中躲了起来,生下一子。纣王派兵前去寻找,要“斩草除根”。他们找到比干妻子藏身的地方,问她怀中婴儿姓什么。她急中生智说姓林,才躲过了灾难。周灭商之后,周武王赐比干之子姓林,名坚,比干就成了林氏始祖。比干死后,他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对他的纪念也始终不断。周武王给他封了墓,北魏孝文帝亲来拜祭,并写了“吊殷比干文”,建了庙宇。现存的比干庙为明代重建,占地130余亩,气势恢宏,内有比干及后代子孙的画像,还有历朝皇帝和文人名士的墨宝。其中之一就是据乾隆爷考证“宣圣真笔”的剑刻“殷比干莫”,据说有好事者觉得孔圣人写的是错别字,就在莫字下添加了土,却不料立即被雷电击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