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成长,需要攻克重重难关,道理就好比未成年必须要好好吃饭才能长大个儿一般浅显易懂。
说到成长,二八原则依旧存在:有20%积极实现人生各阶段目标的人群;而80%的人群在步入社会之后便会自动放弃自我约束与成长。所以对于这8成比率的年轻人,无论工作多少年,徒增的是有年龄,能力依旧与刚毕业的水准相差无几,薪资涨幅并不太高。
在职场诸多关卡之中,想必接受领导批评,恰当处理领导批评,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最难逾越。
因为绝大多数人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即使被批评都会被家长无偿原谅。凭什么在职场中拿着低得可怜的工资,还要天天受气?
可症结恰恰于此,公司不是家,领导不是家长,步入职场便再也没人会无条件接受你的缺点,大家需要学会自己化解问题。
一、职场情景还原
在职场中,应对上级批评大致有三类情景:
1. 最差的情景——辩解推诿
" 我没想到会这样,原来都是这么做的 "
" 小李跟我说没问题,他那边都准备好了,我就做了 "
" 现在大环境就这样,我也没办法 "
实不相瞒,领导把你叫过来,便是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已经掌握的八九不离十,他们要的首先不是理由,其次不是辩解,更不是推卸责任。在领导眼中,把工作交到你手中,首先是信任你的能力,相信你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你明知错误在自己,还害怕担责任,找客观原因,便约等于给领导暗示:这份工作我不想干了,无法担此重任。
情景结局:逐渐被公司边缘化,或一走了之去其他公司继续负责边缘业务。
2. 通常的情景——做黑脸沉默状
大多数人的经验是选择沉默,也更适应于沉默,因为从小家长、老师批评,越做声批评也越猛烈。
接受批评都不好受,很多时候会因为委屈而心中积压愤怒,又无法很好管理自己的情绪,而在脸上自动浮现出两个大字——“不服”,谁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与人生阶段,当时的心态确实很难平衡。
在学会化解领导的批评之前,保持沉默,至少不会太差,因为你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这样面对领导的批评。
3. 最佳情景——解决问题
最近我的朋友小T给我讲了一段他的真实经历:
他是COO的秘书,就在8月底COO接到了一场国内某著名企业的发布会邀请,按常理来说这类活动都需要正装出席。但小T为了确保不会出现着装不得体的情况还对该著名企业举办过的活动事先做了调研,才放心的向COO提供建议:像在咱们公司开会时的着装即可,不用过于正式。
结果COO出席活动时发现,周围的年轻企业家全部便装,牛仔裤,立刻拍了张现场照片发给秘书,责问:你是怎么办事的?现在就我穿高跟鞋,很不合群!
小T先是承认自己办事不周,以后会更加周详(尽管他依据调研结果,做出了当时正确的判断)。过了一阵,他发了一条微信给COO,微信上大致是这么写的:
“这家公司一直是目前国内相关领域做的最好的,但是听说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被竞争对手挖去了不少,看来这次发布会不仅是邀请了行业元老...”
如此做,既不是给自己找理由,也没有找借口推脱,而是就事论事,帮助领导分析局势,成功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处境。
其实面对领导的批评,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将注意力从错误本身转移到解决问题之上。
二、闻弦歌而知雅意
中国有句老话:“听话要听音。”领导的批评也好,责备也罢,传递出的其实都是焦虑的情绪,以及期待事件改观的急迫。
举个大家都有切身感触的案例——女友劝男友戒烟
阶段1:女友会说一些不疼不痒的话向男友提建议,比如抽烟有害身体健康等
阶段2:女友开始比较直接,捅破窗户纸:能不能别抽了,一天到晚,没完没了
阶段3:女友开始因为抽烟发脾气,一吵一整宿,直到男友认错,答应再也不抽为止
阶段4:戒烟很难,男友偶尔还会背着偷偷抽几根,但身上的烟味总会漏出蛛丝马迹,又一场腥风血雨后,男友指天发誓,再也不抽
阶段5:男友成功戒烟,但在获得女友允许的情况下,于适当的场合总可以点上几根,和朋友们谈天说地。
其实,只要对女友的意见表示尊重,将问题改正彻底,女友也会对男友在特殊情境下的行为表示体谅与尊重。但事前通报是前提,阶段4和阶段5的差别仅在于此。
如果“学会听话听音儿”,问题在第一阶段就能化解,领导也会对你格外器重。
三、无法接受领导批评的根源
法国哲学家夏提埃说:“唯一的想法是最危险的想法”。在职场之中最危险的不是固执己见,而是不会切换角度看问题。
人与人相处,如果强调差异,就不可能彼此相处融洽,我有一个朋友最近在职场便遇到了同类问题:
他是创业公司的合伙人,不是大股东,却与大股东在公司战略决策上发生了分歧,几度濒临分家的边缘。
他当时找我咨询,我给了他两个建议:一是停止争论,分家,好聚好散,他听完后说,不行不行,自己还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事,也还有抱负想要在此施展。第二条建议就是,听大股东的,孰对孰错交由时间说话。
最终还算圆满,不过在过程中我的朋友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咽下了很多恶气,结果证实大股东制定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但落地可行性上是我的朋友更胜一筹,二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也开始能明白彼此的初衷,相处的更加融洽。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有一句话,对我影响至深:人们之所以寂寞,是因为他们不去修桥,反而筑墙把自己围起来。
面对争执、面对批评,无法做到分析和理解,就无法成长。也势必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被孤立。如何破解?先认清:在主次分明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多走一步,去修桥,而不是筑墙。
-End-
版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