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一文中,将读书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职业的读书时为了升学、升职而读书,嗜好的读书没有实际目的,为了爱好而读书。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绍的几本书大概都是为了爱好而读的书。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的书应该是为了职业而读的书。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技术人员,要想提升专业技能,不读书是不行的。今天,我们有一个很好词来描述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这个词是专业成长。大致说来,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实践,另一个是专业学习。一线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专业实践,但并不是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在进行专业学习。为什么有些教师在短短几年内专业技能会有大幅度提升,原因就在于有些教师特别善于进行专业学习。这里的专业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读书,通过读书学习理论知识,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反哺教学实践。
近年来,为了提升专业技能,我在进行嗜好的读书的同时,特别注重职业的读书。下面就是我在职业领域反复阅读的五本书。
一、《给教师的建议》
在我职业发展的迷茫期,遇到这本书真是三生有幸。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教师这个职业实在是无趣,职业生涯仿佛一眼就看到了头,一年又一年重复教一门课,毫无新意、波澜不惊,我甚至想逃离这一职业。正在这时,《给教师的建议》走进了我的视野,从此这本书成了我的案头书、床头书。
这本书简直就是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百宝箱,我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按早这本书的指引,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深度开掘。反复阅读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教育者,成为青少年的心灵导师和青少年思想发育的引领者。
如何才能成为青少年思想的引领者呢?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多读书。在《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这种智力的积累要靠多读书,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教师阅读。他建议教师读三类书,一是学科类的书,二是人物传记类的书,三是教育学心里学方面的书。正是受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启发,我走上了专业阅读之路,近年来,我阅读了大量的与专业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给了我无形的能力和智慧,让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成为了青少年思想的主宰者。
二、《窗边的小豆豆》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本教育类的书,而是一个叫小豆豆的小学生在巴学园一段成长的故事。透过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成长故事,我们能感受到巴学园的小林校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温暖的故事中,感受教育的美好。
故事的开头写一年级的小豆豆在原来的学校因为不遵守纪律而被劝退转学到了巴学园。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用四个小时单独和小豆豆谈话,了解小豆豆的情况后,决定让小豆豆来巴学园学习。
在随后的故事中,小豆豆在巴学园里经历了很多很多有趣的事,因为巴学园真是一所特别的学校,学校的大门是一棵大树,教室是用电车改造的,学校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个人每天的学习都可以从自己喜欢的功课开始,这样特别的学校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孩子们在巴学园里的学习生活都非常开心。
在巴学园,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举行一些活动,比如运动会、温泉旅行、试胆量、午饭间的演唱会等等。这些活动都是校长先生精心设计以的,既满足了孩子们爱说爱动的天性,又锻炼了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在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中,不知不觉的接受了教育。校长先生真是了不起的教育家,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到是在受教育,但其实已经在接受教育了,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就像老子所说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三、《什么是教育》
身为教育者,在日常琐碎凡庸的教学中,我总是喜欢追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基础教育领域里工作十几年,看多了教育之怪现象。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能用成绩来给学生排名,却给老师排名。比如大部分老师几乎不读书,整天逼着学生好好读书。每当这时,我就会想,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做才是符合人性的教育?带着这些问题与困惑,我的阅读视野里就出现了像《什么是教育》这样追问教育本质的书。
这样的书没有实际用途,作者往往以哲学思辨的方式,告诉读者,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
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是人与人(尤其是年长者与年轻一代)的交往中,通过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分享,以及行为举止的规范,将传统交给年轻人,使他们在其中成长,舒展自由的天性……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操练、自我学习和成长”
我以为,雅思贝尔斯的这段话说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关系,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激发。传授知识和学习技能只是学习者通往自己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灵魂的唤醒,而不是知识的堆积和技能的训练。正如雅思贝尔斯所说:“一个人只是将自己局限于纯粹的知识,即使他学识出众,他的灵魂也是不健全的。对精神内涵怀有热切渴望的人也会学习、求知,但学习和知识对他来说只是第二位的。”
作为教师的我们,向学生传授一定量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我们要通过教育唤醒学生的灵魂,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把学生的灵魂引向高贵、心灵引向丰富、思想引向深邃。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教育的本质是要“立德树人”。
四、《教育的目的》
我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而读的,前前后后读了三遍,这是一本小小的书,内容不多,是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海的演讲合集。在本书的序言中,作为哲学家、教育家的怀特海开宗明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在怀特海看来,教育的美好就在于,教育能激活人的思维,避免思想的僵化,因此怀特海给出了两条建议:一是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二是如果教就要教的透彻。怀特海反对把支离破碎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尤其是刚步入学校的小学生,他说:“教授大量的科目却只是蜻蜓点水的教授一点皮毛,只会造成一些丝毫不相干的知识的被动接受,不能激起任何思想的火花,如果只给儿童教授一些少而精的科目,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进行自由的想象和组合,他们就会利用这些所学的知识去认识世界,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学习伊始孩子就应该感受到发现世界的喜悦,他会发现,他所学的东西就能帮助他理解在他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被动记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来塑造自己的精神生活的话,简直不可想象,人性不是这样,生活更不应该这样,或许某报纸杂志的编辑需要这样”。
反复阅读书中的文字,我能感受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怀特海对于教育的热忱,这些充满智慧的朴实的文字会时时提醒自己,不可迷失在教育现象和花样翻新的教育名词之中,要回归教育的本源,教育要培养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是引导学生自我成长。
五、《如何阅读一本书》
前面的四本书都直接或间接与教育有关,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跟教育几乎没有关系,但对我来说,这本书很重要,也是我反复阅读的一本书。
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在7年前,那时候,我的阅读之路还没有开启,只是隐约有一种要多读书的想法。那时候,我大概是想,既然要多读书,读书方法一定得正确,因此,我就开始寻找讲阅读方法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就这样进入了我的阅读视野。
这本书中讲了阅读的重要性,讲了不同类型的书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讲了如何做读书笔记,讲了如何正确评价一本书,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还列举了人类历史上值得阅读的经典书籍。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中,作者认为,阅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称为基础阅读,第二层次称为检视阅读,第三层次称为分析阅读,第四层次称为主题阅读。
七年前,对于几乎没有阅读经验的我,几乎处在作者所说的第一层次,七年过去了,尤其是当我经历过最近三四年来大量阅读的实践之后,我理解了为什么要进入第四层次的主题阅读。一个主动的阅读者,在经历了量的积累之后,一定会有质的提升。当读者带着问题阅读书籍的时候,他一定会遇到很多书,这些书的作者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当读者在这些书中穿梭的时候,在对比的基础上,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主题阅读的好处和妙处。
近三四年来,我读过了近三百本书,其体系不算庞大,但内容比较杂,文学、历史、哲学、科普、教育学、心理学等等都包含在内。有的书是公认的经典作品,有的书是不入流的无名作品。有的书一读再读,有的书读完一遍就让它睡觉去了,对我来说,以上十本书,无论是不是公认的经典,它们都是我的经典,因为这些书我一直在重读。就像卡维尔诺所说,所谓经典就是那些你听别人说他正在重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