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读了《好好学习》,这是一本知识管理领域的书,通过管理知识来获取更好的学习成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了7条清单,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1、核心概念:临界知识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的时代,学会知识管理对每个有志于学习的人都变得非常重要。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的适用性更广、威力更大,能给我们带来关键影响,作者定义为“临界知识”。
2、核心价值:构建认知优势
在这个时代的竞争中想要脱颖而出,构建认知优势是关键。
随着时代的发展,构建认知优势经历了积累知识数量、获取知识的速度到如今更重要的是掌握知识深度三个阶段。如今,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3、行动策略:提升认知效率
大多数人学习层次上不去是因为关注的都是技术效率,而不是认知效率。
提升认知效率的关键,是把80%的时间用在更有用的20%的知识上面,也就是“临界知识”,那些更接近底层规律的知识。
4、行动指南:学习临界知识,掌握底层思维和方法
对于学习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我们才能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就拿读书来说,重要的不是把书读完,而是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挖掘出临界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5、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底层心态:绿灯思维和以慢为快。
绿灯思维是为了应对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因为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会本能地触发习惯性防卫,导致无法真正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以慢为快是为了应对现在学习普遍求快的浮躁心态,比如追求一个月读完多少本书,参加各种声称能立竿见影的短期训练营等等。真正高效的学习,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如果底层存在知识阻塞,新方法和技巧学再多,也容易沦为表面功夫。
当我明白了这一点后,我读书的目的变成了:打通知识阻塞,实现融会贯通。而不是用各种新内容不断刺激大脑引发高潮,回头却立刻忘得一干二净,还安慰自己说:别担心,或许内化吸收了吧。
6、提升学习能力的底层方法之一:反思
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是我们认为的真实世界。也就是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一种假设,是大脑对事实进行解读后形成的。因此,通过反思训练可以提升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层次。
训练反思能力的方法有:把生活案例化处理和写反思日记。
《一分钟经理人》中有个重要观点,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生活案例化可以获得高频训练机会和即时反馈,这样有更大的概率带来好的改变。
反思日记可以实现个人的行为管理,许多人熟知的富兰克林拿13个品德自己每天对照反省,可以看成是一种反思日记。
7、找到临界知识,并运用临界知识
现在学习具体技巧的人多,钻研临界知识的人少。查理·芒格讲的普世智慧,还有埃隆·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在作者看来都是临界知识的典范。
临界知识来源于各大学科和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值得我们花笨功夫去吃透,然后不断去思考,这些知识还能够运用在哪些地方?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多场景持续进行高强度的练习。
比方说,当你看到一个问题场景,针对这个场景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你要刻意去调取自己掌握的原理和框架,而不只停留在感性理解的层面。
我们解释问题一般有三个层次:现象层面、技术规律层面和底层规律层面。大多数人都只是解释现象,如果你能够运用掌握的临界知识从技术层面,甚至底层规律层面有更深度的解读,那你看问题就会比别人更深刻。
通过这样持续的练习,你的认知效率就会不断上升,最终你就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优势。
说的这里,你也许已经明白,为什么大佬说,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于认知了。但我不得不说的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可能只要一瞬间,但获得认知优势却需要靠自己持续的训练。(尽管艰难,却是十分值得。)
最后以智者查理·芒格的一段话结束:
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