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意识到今天是八月份的第一天,2018年晃晃悠悠就这么过去了一大半。这半年相比去年,生活方式倒是没有大的变化:上班下班、撸猫做饭,偶尔运动;步入工作第三个年头、链接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做一些内容编辑和管理工作。最大的变化应该发生在心智上,自由、理性和克制是我的现状和目标。
今天看到有个小伙伴谈到“认识自己”,她的一段话让我看到以前自己的影子:
今天我想谈谈,关于,做自己。好多人都在谈,做自己。然而,你知道你自己是什么样子么?那个在人群中高谈阔论的是你么?那个在人群中默默倾听的是你么?那个为了一个观点跟人争的面红耳赤的是你么?那个淡淡说,好吧,算你对了的人是你么?
安静的是你,疯狂的是你,大度成熟的是你,少女心的也是你。那么,哪个是真正的你?
年轻时,我很混乱,我给自己的定义是安静的,内敛的。可是,有的时候,我会感觉身体里燃烧着一把火,找不到出口。可当我混迹在人群中,时间久了,会觉得喋喋不休的人群,在快速的消耗我的能量,只有飞速逃离回到自己安静的空间,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我曾经认为这是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可是,我又不愿意摆出一副成熟的样子,它让我不舒适!所以,总是在跟自己较劲,对自己提要求,直到筋疲力尽。
讲到我自己,我首先得承认,我是复杂的。我的性格变化从幼年、少年到现在的青年时期,经历了一些变化和修正。
在十五岁之前,我的生活和周遭大概都是以自我的感受开转的,我很少去主动观察、共情别人的感受。在那个小圈子里,我被大家认定是优秀的、讨人喜欢的,我甚至觉得所有人都理所应当地喜爱我、呵护我,而且这一点不容辩驳。直到有一次,我欣赏也交好的男生托我带了一封情书给我闺蜜。这短暂的充当信使角色的几天里,我才意识到:我再怎样,也只是别人世界里的配角。没了环绕头顶的自以为是的光环,我开始真真切切地,去掉性格里外现的骄傲,揽起一些光芒。
十五岁之后,我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时候我都自己一个人去逛街、看书、散步、思考。一个原因是不断进入到新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接触到更大的、更优质的圈子,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于是勤勤勉勉地坐禅修行。
我曾经以为,知行合一,就是在不同的场合保持一以贯之的做法和为人方式。可当我在不同的场合接触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达出自己,事后回顾我发现,不同条件下,我表现出来的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自己以前都没有意识到,当意识到这些,我有点震惊。
大部分人认识我,会觉得我很被动、性格好像很软的样子。坐在我对面的同事每次听完我和供应商打电话都说,不像在和乙方打交道,这么温温柔柔的,像是和男朋友煲电话粥。甚至有一次领导说道我:“你对待供应商那么nice干嘛,他们还敢challege你?” 虽然不得不说一句,作为乙方,他们还真是没有一点觉悟。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性格很软,我有一个很喜欢替我安排的母亲,从小我大概习惯接受命令,可我也遗传了她性格因子里的固执和强势。
就比如我写邮件给其他部门要若干产品的价格确认信息,这个属于部门间的常规协作,同事却丢给我一句话:“我在其他邮件里已经确认给相关部门,你可以查找对应信息。”我一下子语气很强硬:“我既然写邮件要求协助,就要求你在我邮件的基础上给予我相应的回复和正式的邮件确认,而不是要我从你零零散散的、发给其他部门的一连串邮件里自己去找一些蛛丝马迹,而且我不是一个两个产品,而是数十个,你想要我怎么去你的邮件里查找?”
在工作中,当我对自己工作技能和岗位职责摸索的越来越清晰,我会把握到一个度,在什么范围内,基于不同商业机构间,我扮演的角色,我可以去质疑对方、去要求对方、去以一定的方式手段要到我想要的答案。
所以我发现我有时候和和气气、软软绵绵的,有时候又严苛的不近人情。在原则问题上,被触犯到底线的我,很容易情绪一下子冲上一个临近爆发的端点。
有时候我是安静而节制的。在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和不感兴趣的主题,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我不愿意说很多,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倾听者和观察者的角色。我不再因为别人的期望去做什么,量力而行,适当暴露。
但人有时候又很爱现。在初次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在被要求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没办法避免给自己冠上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牛逼闪闪的标签,给自己标签化、头衔化,冠上某某五百强高管、什么CEO、COO、CFO、VP,什么A轮公司创始人...说实话,我也给自己贴标签。但是我有时候又意识到,剔除这些标签,我还是什么?
标签背后是什么,是这个标签代表的群体的固有的特质。比如说减肥达人、健身达人、自媒体达人、金融狗、外企民工、公务员,当被标签化,意味着别人把你和一类人绑定在一起。被标签定义,也不见得是件好事,陷在自我设定的标签里出不来,有时候我还真的奉劝一句:get out of the box.
就个人而言,我给自己贴标签是快速让别人认识我、记住我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的基于现实的标签是定义自己一部分社会角色的方式,但当我意识到除去这些标签,我更加希望获得的是这些标签背后代表的工作技能、思维境界和一定的精神层次以及阅历,同时,我又讨厌被标签来定义,我的人生,应该由我自己来定义,这些标签代表了一部分我,但我,远远比这来的更加丰富、多彩。
我以前喜欢给自己贴一个标签:自由和不喜拘束的水瓶座。包括现在,性格里的散漫还无法完全去除:不喜欢我就绝对逃离,喜欢我就暗藏于心。可是大的工作环境下逐渐养成的职业素养,剔除我部分性格里的懒散和无组织纪律性;工作要求我对待数据绝对严谨和追求细节,让我在天性热爱自由的同时,相对理性。
第一次接触我的朋友,经常会说我不像90后,有一个朋友还数落我:明明是个小姑娘,却老喜欢扮成熟,气人的是做事还老到。我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啊?毕业后混迹于比我年龄大一轮的工作圈子,身边都是80后同事、领导,客户也都是比我高几段的级别,有时候被迫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下,表现出不符合年龄的职业形象。但,这是工作所需。接触久了,有一次和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我不敢继续的话题,我只好在那里撒娇犯浑:我就是不想做不敢做,我就是怂嘛...我朋友震惊了:“你你你,原来你是这样的。”
我是怎样子的?散漫而追求自由,这是我啊;在工作上严谨理性的职业人,这也是我啊。偶尔偶尔小情绪、偶尔撒娇无赖。偶尔摆出甲方姿态,谈判桌上不动声色。这都是我啊。
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直到你把自己置身在一定环境中,你才发现自己的不同面,你成熟,你也童真;你理性,你也散漫;你严谨,你也爱自由。借着外界的这些虚虚实实,你逐渐找寻到自己。
在借假修真的路上,你带着空虚的灵魂,一步步去找寻缺失的碎片。哦,原来你不在这里。呀,原来你在这里。这一个个小的碎片化的“自我”,慢慢拼凑成一个内心充盈的、丰富多彩的你。你无需别人的成全,就已经完整。你无需别人赋予的安全感,就已经足够在这浮躁不定的环境下,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第29/365天;
距离30岁的倒数第1649天。
上一篇文章:活着为了讲述
注:点击此处即可浏览本文在微信公号【嗑瓜子的大蛋】(ID: Danahuibaofu)同步发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