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格第228日:心外无物,心生万法

每日国学感悟:

话题:

心外无物,心外无法。

正文:

今读武志红《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篇章,鞭辟入里,中心句为:聆听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觉。

他讲到:每个人都想要归属感,每一个个体都是孤独的,它们渴求被一个组织认同。

他讲到一个有名的实验:

某种群居的鱼,它们总朝同一个方向前进。研究者把领头鱼的头斩掉,但这条鱼的身体还能游一会儿,而且游动时非常疯狂,杂乱无章。而这群鱼会跟随这条没有头颅的鱼行动,于是它们整体上显得疯狂。这是因为,那群鱼不知方向,它们从外界找归属感。

武志红说:对偏执所营造的虚幻的支撑感之需求,并非只是存在于普通人,或所谓意志不坚定者的故事上。任何人,一旦将某一外在事物视为教条,并不折不扣地遵从它,都可能会将自己置于盲从的境地。

但是,事实表明,当外界的声音不靠谱时,我们只能跟随自己的声音。

所以,若要寻找真正的支撑,我们必须回到自己的内在,回到自己的心。

最后,末尾讲到:心外无物,心外无法。我们必须回到自己的内心,学习聆听内心,向内心深处寻求答案。

当外界的声音纷繁芜杂,参差不齐时,我们应该听谁的?谁是最坚定的声音?

当自己意志不够坚定,犹豫不决时,我们总是去外界找依附,但这往往不可靠。

王阳明认为,我们的心是一面镜子,所见万物,呈现于心。我们的心态是什么样,世界便是什么样。只要把心的镜子擦得干净,则无物不照,无不清晰。他还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外界的花开花落,自有定数,而心上的花开花落,却是由内心决定。心态、观念、思想、认知变好了,世界也就随之变好。所以,心生万物,心生万法。

人是自我决定的产物,人是自我选择的总和。一切结果,全靠自己。《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条便是:积极主动。在遭遇和回应之间,有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这个空间决定了我们是否幸福。积极面对,主动出击。自主意志,独立精神。

我们想要的一直在内心深处,从未离开。《解忧杂货铺》里说:当一个人提出一个问题时,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答案,他来询问只是想确认那个答案。当我们犹豫不决时,叩问内心,无问西东。当我们随波逐流时,寻找需求,不看外界。心有良知,一切外在,便是良知的扩充。心有真实,一切世俗,便是心外的虚无。

心外无物,心外无法。我们必须回到自己的内心,学习聆听内心,向内心深处寻求答案。

未来五年规划:专注国学,求学求真;读万卷书,韬光养晦;立德立言,写作演讲。

人生目标:进德修业的书斋生活。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228日

日阅读:读《中国哲学名著选读》《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再读胡适《中国哲学史》,阅读1个半小时左右。

日锻炼:

日总结反思:

附第十四轮一周封闭计划:

时间:3月2日——3月8日。

具体:

1.学习:学习《考研英语》、考研专业课;专业课;英语考试等三大类。遵循时间表安排,按部就班,学好每一天。

5.看书:哲学书《哲学简史》等;掌阅《辛弃疾词集》《六项精进》《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孟子旁通》等,纸质书《拖延心理学》《干法》等。(继续依次进行)

8.锻炼:晨跑。

知行格:培育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他们说 人哪有那么多优柔寡断。不过是因为寂寞。后来我发现。内心的想法却不会因为生活变的热闹而减退。反而因为时间。想...
    读书提高了我的命阅读 702评论 0 0
  • 简谈成年人学习外语的正确姿势 哲学家叔本华在其《论教育》一文中,开门见山地指出: “由于我们智力的本质所使然,概念...
    月明西湖阅读 3,468评论 0 5
  • 今天是伟瀚爸爸53岁生日,第一次跟他们家里人准备晚饭聚餐,因为刚好小玲和三舅舅妈回来,爱玲跟她老公一起回来,我也需...
    蘭Zena阅读 2,563评论 0 0
  • 他躲藏在黑压压的人群里 照这种情况 是不见影子的 人群有千万张灰暗的面孔 难得会碰上一张 柔软的 他急忙赶来老地方...
    梵范_阅读 3,56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