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国学感悟:
话题:
心外无物,心外无法。
正文:
今读武志红《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篇章,鞭辟入里,中心句为:聆听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的感觉。
他讲到:每个人都想要归属感,每一个个体都是孤独的,它们渴求被一个组织认同。
他讲到一个有名的实验:
某种群居的鱼,它们总朝同一个方向前进。研究者把领头鱼的头斩掉,但这条鱼的身体还能游一会儿,而且游动时非常疯狂,杂乱无章。而这群鱼会跟随这条没有头颅的鱼行动,于是它们整体上显得疯狂。这是因为,那群鱼不知方向,它们从外界找归属感。
武志红说:对偏执所营造的虚幻的支撑感之需求,并非只是存在于普通人,或所谓意志不坚定者的故事上。任何人,一旦将某一外在事物视为教条,并不折不扣地遵从它,都可能会将自己置于盲从的境地。
但是,事实表明,当外界的声音不靠谱时,我们只能跟随自己的声音。
所以,若要寻找真正的支撑,我们必须回到自己的内在,回到自己的心。
最后,末尾讲到:心外无物,心外无法。我们必须回到自己的内心,学习聆听内心,向内心深处寻求答案。
当外界的声音纷繁芜杂,参差不齐时,我们应该听谁的?谁是最坚定的声音?
当自己意志不够坚定,犹豫不决时,我们总是去外界找依附,但这往往不可靠。
王阳明认为,我们的心是一面镜子,所见万物,呈现于心。我们的心态是什么样,世界便是什么样。只要把心的镜子擦得干净,则无物不照,无不清晰。他还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外界的花开花落,自有定数,而心上的花开花落,却是由内心决定。心态、观念、思想、认知变好了,世界也就随之变好。所以,心生万物,心生万法。
人是自我决定的产物,人是自我选择的总和。一切结果,全靠自己。《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一条便是:积极主动。在遭遇和回应之间,有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这个空间决定了我们是否幸福。积极面对,主动出击。自主意志,独立精神。
我们想要的一直在内心深处,从未离开。《解忧杂货铺》里说:当一个人提出一个问题时,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答案,他来询问只是想确认那个答案。当我们犹豫不决时,叩问内心,无问西东。当我们随波逐流时,寻找需求,不看外界。心有良知,一切外在,便是良知的扩充。心有真实,一切世俗,便是心外的虚无。
心外无物,心外无法。我们必须回到自己的内心,学习聆听内心,向内心深处寻求答案。
未来五年规划:专注国学,求学求真;读万卷书,韬光养晦;立德立言,写作演讲。
人生目标:进德修业的书斋生活。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228日
日阅读:读《中国哲学名著选读》《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再读胡适《中国哲学史》,阅读1个半小时左右。
日锻炼:
日总结反思:
附第十四轮一周封闭计划:
时间:3月2日——3月8日。
具体:
1.学习:学习《考研英语》、考研专业课;专业课;英语考试等三大类。遵循时间表安排,按部就班,学好每一天。
5.看书:哲学书《哲学简史》等;掌阅《辛弃疾词集》《六项精进》《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孟子旁通》等,纸质书《拖延心理学》《干法》等。(继续依次进行)
8.锻炼:晨跑。
知行格:培育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