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管仲,春秋第一相,而孔子说他“器小”,原因在于他奢侈,越礼。
管仲是一个顾全大局疏于小局的人,在所有涉及国家大事方针上绝不含糊贪图利益,比如齐鲁会盟时齐桓公被劫持被迫答应归还鲁国侵地,后来齐桓公想反悔,被管仲劝阻;葵丘之盟劝齐桓公不失臣礼,终得各国归心。
但对于自己的私生活就稍有放纵,史称“管仲富有三归”,孔子也说他“官事不摄”表现的极为不节俭,而且僭越,与他在帅兵勤王时不受上卿之礼判若两人。僭越可能桓公对他太过倚重且称他“仲父”所以有所松懈。但生活奢侈就是他根本就想这样做,觉得自己应该享受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如果是平民按如今的思想也未尝不可,但作为一国宰相,上有所欲,下必甚焉。导至齐国从巅峰一路跌倒谷底直到被田氏所灭,所由者尚矣。
后世对于管仲评价如苏洵“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 用三子者,管仲也”。认为之所以齐国有后来的祸乱管仲应负很大责任,因为“齐国不患有三子,所患者未有贤者以继之”。管仲在死之前没有找好接班人,也没有除掉桓公身边的奸邪小人,不若萧何之荐曹参。
在礼崩乐坏的孔子时代,能被夫子看上眼的恐怕没几个人,说管仲不知礼,我觉得应该是管仲虽知礼,只是没有严格守礼。乱世之中,人心思乱,管仲已经尽力了。
毕竟“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