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老辈人说,那颗古柏大约的确有上千年了,是观文堂的先人种下的。
和余秋雨先生一样,我也生长在一个靠山傍水的小村庄,是地地道道的“山河之子”,是观文堂的子孙。因为父母亲人的躬耕辛劳,把我从家乡的山河赶进了书本,书本又把我催上了远行的路,推进了城市。
人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
“没有两者。路,就是书。”这是我的悟道。
也许是找理由,我走的路不多,读的书也不多,都推脱是没有金钱,没有时间。可其实无论你走多少路,访多少文化,终究是离不开家乡的山河文化。你在城市里灰头土脸,伤痕斑斑,就算是为了周济天下,心中也不免会将自己定义为浪迹宇内的“浪子”。
回到生命原点,我们的脚步不应蹈空凌云,我们的文笔不应高谈阔论,我们的思绪不应离开苍原苍生。
观文堂前的千年古柏,下一个千年,仍苍翠如新!
『历经山河 贵在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