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用比喻的方式解释一个事或事物。前几天看到萨古鲁的一段视频,用比喻的方式解说了爱与依赖的区别。他将鲜花比作爱,将塑料花比作依赖。拿着鲜花时我们的动作自然会温柔专注,如果动作太大,花瓣都会掉了。鲜花需要时常去关照,去呵护。而塑料花没有生命保质期很长,可以随意对待,今天可以拿它来打家里捣乱的神兽,明天可以再插回花瓶用来迎接客人,不需要费神。所以爱是有生命的,是需要专注、需要关照、需要浇灌、需要温柔。依赖则很方便,不需要用心,是没有生命的。
讲到心,昨天的与一朋友的对话中让我有了进一步的体悟。我也试着用大树的比喻来讲讲自己的这番体悟。
我喜欢树,喜欢大树。大树比作心,风、雨、鸟、人比作周遭环境、比作头脑运转、比作各种情绪。大树在那里,会有风刮过、会有雨淋下,会有鸟飞来驻足嬉戏,会有大人小孩停留或走过……也许是狂风暴雨也许是细雨细风,也许是鸟的欢唱,也许是人声的喧闹……大树在那里看着这一切,感受着这一切,看着各种来来去去的鸟儿们,看着形形色色的人们,感受着风吹过它的树梢、树叶,感受着雨滴落在它身上,感受着雨滴渗入土地里与它的根相遇……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几万年,大树就这么看着、感受着,它如如不动,任风吹来吹去,它不会跟着风走,它知道风不是自己,风只是路过;它任各种鸟儿嬉戏,它不会因为是凤凰来栖息而自鸣得意,也不会因为是乌鸦的停留而自惭形秽,它没有分别心,没有评判心,大树更不会把自己与其他大树比较,觉得自己长地更好或更差。它不期盼鸟儿来陪伴,鸟儿离去时也不惆怅,它知道来来去去的流动是自然之态。大树接纳凤凰也接纳乌鸦,知道凤凰乌鸦都只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大树知道凤凰乌鸦都不是它,大树无分别地看着、感受着、关照着凤凰和乌鸦。风、雨、鸟等都只是在大树的空间场域里出现的各种事物,大树不会把它们认为是自己,更不会跟着它们走,大树如如不动,清明清晰。
心如大树,心看着身体、头脑、情绪。身体会因为触发物、因为信念、因为情绪堵塞等出现各种情况。头脑有固定的程序设置,这设置重复性地会在生活中的各种情形下出现怀疑、担忧恐惧、评判比较、忙碌不定性等等。比如头脑觉得开心是好的是对的,觉得愤怒悲伤是不好的,是需要改变的。然而很多时候所谓的“负面情绪”是一种呈现,一种人生考题的呈现;是一种提醒,一种让我们把心拉回来关注某些点的提醒。所以从“好坏”来说,这负面情绪也是“好”的。情绪特别是猛烈情绪则会淹没吞没心,让心摇摆甚至让心跟随陷入,以为这些情绪是真正的自己,而这时心的拉回、心的扎根、心的如如不动、心的明晰就极其重要。真正的心对这些只是“观”着、“感受”着、“接纳”着,但不认同这些身体状况、念头信念、各种情绪就是她自己,心更不会跟随、陷入其中,心如如不动。
那大树在干嘛呢?大树一直在做的就是去深深扎根,把自己的根深深往下扎入泥土,而后树枝会自然伸展,所需的水、阳光、空气这些自然存在之物自然而然都能轻松获得。
有些树怎样做的呢?它们等待着别人(父母、子女、伴侣、精神导师等)的浇灌,等啊等,等到他们来浇灌时很开心、很有活力,然而他们走时会很失落、很悲伤。在他们走后会开始新一轮的把目光放在他们来的路上,整颗心都盼望想象着他们的身影出现,盼望着再次被浇灌。然而殊不知,它需要去做的只是简单的把关注力拉回自己身上,每时每刻专注在深深扎根。当它越把自己的根往下扎入泥土,越把根在大地里往深处往广处扎,就可以得到取之不尽的水,大地可以无限地满足它的需要,它要做的就是去扎根即可。别人的浇灌滋养也很不错,但完全不是它必需的,只要它自己不断扎根了,它就可以长地很好。别人到树边时,也许是来浇灌,也许是来欣赏,树也喜欢他们的浇灌和欣赏,那么这时在树与他们之间就是独立个体之间的互相欣赏的美的能量在流动。然后他们走了,也许物质层面上看上去树与他们之间断了联结、没有了流动,但其实那份美的能量流动在无形层面一直在继续。别人走向他们的人生体验,树则继续扎它的根,不怀念、不期盼,只专注当下。
大树无二元对立、无评判,心无二元对立、无评判;大树安定扎根、如如不动,心安定扎根、如如不动;大树接纳包容、心接纳包容;大树不担忧恐惧、安于当下,心无担忧恐惧、安于当下;大树广阔无垠,心广阔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