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的时候,有种被打脸的感觉。分明都读懂了,却仍是不明所以。感觉自己那么多年的小说都白读了。
尤其是《罗生门》,戛然而止,意料之外的结局究竟是要说什么?后来读到一篇小评,说是体现恶的发生。
对比一下,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能和发生在中国的恶相比较呢?
读《蛙》有这样的感受,笑中是泪,泪中是血。这是一个民族用鲜血抒写得时代,可是你读来分明荒诞而又滑稽。
《陆犯焉识》也是这样的作品。那种绵密的痛感,出现在一片一片的麻木中。对人性的恶的体验,简直没有极限。可是那些恶里,并不全是恶,它隐藏着多少或者天真,或者执着,或者莫名的善良。因为是人啊,人性的复杂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于我而言,这是一本拿起来,几次不忍再继续读下去的书。一次次对人性的失望里又夹杂着一些些闪光的感动,主人公在这样的波澜里体会生命和爱。他有过多少次放弃生命的念头,他遭遇过多少次来自亲人和朋友的打击与背叛。然而最后,他活着,他感谢命运赐予他的一切,他将命运的捉弄视作对爱情的考验。
一个最俗气的才子与佳人的故事,爱情在命运的重压中像是一条风暴中的船,无论多少次沉浮,它总有一天仍会漂浮在水面上的。
活下来的人,不想控诉那个时代。因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永远没有答案。时代把人逼向了深渊,也有人从深渊里弹了回来。
有一些历史已经面目模糊,它曾经也许是面目狰狞。经历过的沉默者,愿意它永远的沉睡,不要再被人提起。因为人性是健忘的,总是留下那些美好的回忆。
读过这些历史的人,总是会胆颤心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局势来得太快。由人来操控的世界,从来都不是理性的世界。如同一个破不了的局,永远身陷恶梦,一波又一波绵密的恐惧朝着人袭来,永不得安宁。
不知道那段历史中的人都是怎样走过来的。做着恶梦的惊弓之鸟,早就没了愤怒和委屈,只有被磨平的胆气和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
我时常会觉得警惕,在狂热的气浪之中。我讨厌被控制,讨厌群体性的行为。讨厌动不动就被刷屏的朋友圈。
为什么人一定要通过某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个组织或信仰的忠诚。这样的信仰真的坚不可摧,无法崩塌吗?
依着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群体性行为的选择是最安全并且最不需要经过大脑进行的决定。
理性思维,其实离我们还很远吧。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不知是更开放还是更封闭的网络时代。
还好,还是有一些爱和美,隐藏在生活的细节里。使得生活不至于被“快”和“多”所淹没。从那个时代走来,经历了无数苦难还依然目光温柔的人们,他们心中就坚定地藏着美与爱。于是他们多了一种悲悯的情怀,这种情怀让他们遗世独立。
阅读的意义大概就是如此吧,清醒地感受痛,时刻警惕恶,像追寻光一样追寻美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