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出去跑步,在路口等红灯时,手机显示有微信进入,是初中同窗G同学的,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则婚礼请柬:“吾家有喜,诚邀您参加女儿与女婿的婚礼。见证他们的爱情之路,共享美好时刻。”
恰巧此时变成了绿灯,我就没去点开那则信息,收起手机继续跑步。
我是初二那年插班进了一班,一年后跟G同学一起考入县一中提前招收的初三班,被分在不同的班级。在那四年里倒是常常见面,见面也总是很亲切。1985年高考后大家各自去了不同的城市,彼此没了任何的联系,直到四年后的春节在街上遇见她,才知道当年她在大学里学的纺织,毕业后被分回了小城,成为县棉纺织厂的技术员。
那以后起初几年我们还偶尔在街上遇见过几次,再后来各自忙于工作和生活,于是又断了联系。
再次见面是五年前的初中同学聚会,大家一起聊天叙旧,听她说2000年中期棉纺厂破产,她被临县的一家私营企业聘去做技术指导,有个闺女,大学毕业在青市工作。
那次聚会,大家彼此都加了微信。此后五年间再次没了联系,无论是在微信还是现实生活中。只是在微信里常会看她发朋友圈,多是临县一家机动车检测站的动态信息,有时会因参加什么活动在朋友圈里集赞,我看到时会给她点个赞,集满赞后她会统一表示感谢。而我几乎不发朋友圈,她也没什么回赞的机会。五年来,我们之间的联系仅限于此。
其实这次冷不丁地收到她的微信,我的心里是隐隐有些不舒服的。好久都不联系,逢年过节也没个问候,现在孩子要结婚了,就想起老同学了,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
跑完步在单元门前拉伸时,再次收到她的微信,问我家先生的微信号,说她手机里有先生的两个号,拿不准该用哪个。他们两个初、高中总共做过四年的同学,高中毕业后直至五年前的聚会才第一次见面,也是那次加了微信。之后五年先生换了两次手机号,微信也随之变化。
两个微信我都没立刻回复,回家后将此事告诉先生,他也觉得有点不太地道,却还是很肯定这婚宴我们最终还是得去的。我也很清楚这点,但就是想看看后续会如何发展,就算是满足一下内心里那一点不能见光的恶趣味吧。
今早正吃着饭,微信又接到了信息,应是因我没有点开第一条微信,也就没能填写是否赴宴的回执,G同学这次直接给我发了请柬,我依然选择沉默。
中午两点多,我正在跟儿子视频,G同学的电话打了进来,突然就有了种靴子终于落地的感觉,在心里长叹一声,我很快接起了电话:“喂,G××,好久没见了,在哪儿?有什么事?”
“我昨天给你发了微信,闺女五一结婚,请你跟老Z来喝喜酒。”
“恭喜恭喜啊!不好意思,我这几天甲流发烧今天刚好,一天里迷迷糊糊的,手机也没怎么看,没看到你发的信息。”
“我也不知道恁家老Z现在用的哪个微信,干脆两个都发了信息,不知道他收到没。”
“你就别管他收不收到了,我收到就行了,我俩肯定都去贺喜,具体哪天?”
“5月1号中午11点58分××大酒店······”
“好的,1号中午准时到。”
挂了电话,自感颇有些脸热,为刚刚的一通谎话,自己什么时候竟然也变得这么不厚道了?一时间真有些鄙视自己的小心眼,昨天一接到信息就痛痛快快地回了不好吗?
记不清这些年收了多少结婚请柬,参加了多少场的喜宴,有家里的亲戚的,有单位同事的,有朋友的,有同学的,有同辈的,有晚辈的。多数都是满心欢喜、诚心诚意前去贺喜,但也不乏不情不愿、被动而行的。
最不让人待见的是单位里那些拿着花名册写请帖的,不管平时有无人情往来,写就一个字,请帖发到手里,一般人都不好意思给人空了桌,于是在学校里大家都把请柬戏称为“罚款单”。再就是多年音信全无的老同学或是老相识,孩子要结婚了,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经由好多人终于找到需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然后打过去用特别亲热的语气说孩子哪天结婚,问对方来不来。任是谁被问到也不好意思说不去,有的甚至还要表现出期待已久、不给自己发请柬就跟对方翻脸的诚恳心情来。在这一点上,我家先生就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便一放下电话就吐槽不已。
先生除了自己单位外,还被派去过另外两个单位协助工作,三个单位加在一起收到过的结婚请柬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而且婚宴经常会扎推,有时候一个月里收到十几张的请柬,光是随份子当月的工资全堵上还不够,真是苦不堪言,令人崩溃。此等心态下去参加婚礼,心情如何能美好,祝福又如何能真挚?
真不知道有些人是怎么想的,孩子结婚完成人生大事,的确是值得高兴的大事,但这也仅仅是你自己的事情,很多人get不到你的高兴,你只需自己高兴就行。梵高说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但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每个人所历经的高兴或难过,幸福或悲伤,大抵只有自己知道。自家的喜事自家庆祝自家高兴就够了,干嘛还要硬拉上别人来庆祝?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祝愿,不要也罢,更何况是掺杂了不满和抱怨的祝愿。
九年前老同事H姐的女儿结婚时没请一个外人,没发一张请柬。两家人在上海找了个公园,在女婿的妹妹主持下举办了个小小的结婚仪式,然后一起吃了顿饭,完成结婚典礼。之后夫妻俩带着女儿女婿回到我们小城,将他们双方的亲戚叫在酒店里吃了顿饭,让新女婿跟所有的亲戚见了个面认识了一下,结婚的所有事情就算全部完成。最后夫妻俩各自回单位给同办公室的人分了喜糖,向大家宣告女儿已结婚,终是皆大欢喜。
跟先生还有儿子都达成 了共识,将来儿子结婚,除了自家的亲戚和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不再邀请别人,于人于己,都应是极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