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中运河洋河新区段西起卓码河入河口,止于泗阳县临河镇云渡村,郑楼运河沿线全长14.8公里。傍依大运河南侧,分布着古城居委会、大沟村、郑楼居委会、金山村、胡李村、张渡村6个村居。沿线有张渡、崔镇、泗浦3个渡口,被誉为“运河绿色走廊”,是运河“风光带、经济带、文化带”的结合部。宿迁市中运河(洋河新区段)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的主要输水干线,是一条具有行洪、调水、饮用水水源地、航运和景观等综合利用河道。中运河洋河新区段常年水深维持在 4.0m 以上,水域宽广、水质良好,是沿线居民生活、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洋河新区因运河而美,也因运河的滋润而呈现出勃勃生机。
运河文化带见证宿迁历史变迁
运河沿线具有典型的苏北水乡古镇风貌,沿河人文景观品位高。它是宿迁城市发源地,见证了宿迁历史的变迁,有宿预故城遗址、古驿遗址(张渡村)、王相草堂、洋河酒厂码头等。一座沉寂的古城,宿预故城遗址位于现在的郑楼古城居委会,2010年4月公布为宿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古城、古山、古庙、古泉、古驿等遗址遗物组成,素有“五古”之说。一位位传奇的文人,西晋司马睿“邸阁”、清代乾隆诗文、王相草堂、文天祥诗文等。一段繁荣的漕运,历史上有过繁盛的商贸、交通,包括张渡渡口、泗浦集,清代古城曾设有巡检司;近代有洋河酒厂码头。据泗阳县志记载,郑楼西邻洋河镇,北滨大运河,原先既无公路通车,又无码头乘船。1968年,洋河酒厂在此设立货场,1979年即从洋河至郑楼开辟一条砂石路面的公路,并在古黄河建桥通车。1980年,泗洪县曾在此建粮食转运站。郑楼码头遂成为洋河、仓集、屠园、中扬等乡镇和泗洪县东北部、宿迁县东南部的物资集散地。
运河经济带绘出百姓致富好“钱景”
林业资源丰富。郑楼林业面积2.8万亩,活立木蓄集量350万立方米,覆盖率达46.81%,是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的3倍,林木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平原林海”“天然氧吧”。生态环境独特,水清、林茂、浅滩、湿地、飞禽,形成了林水相依、人景相宜、生态和谐、美不胜收的景观。
产业集聚明显。依托大运河、古黄河水生态资源,新区大力实施万亩水生种植、万亩观光农业产业带。运河经济带沿线的万亩水生立体养殖示范基地主要开发立体式套养种植模式,发展多层次渔业生态养殖,亩均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为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新区近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郑楼城乡交通路网,打通运河沿线道路微循环,促进运河“三带”开发建设;加快洋郑路和仓郑路改造升级,全面升级完善周边路网,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运河风光带成就苏北水乡古镇
郑楼运河风光带沿线水面宽敞、两岸植被茂密,形成了独特的原生态自然观光带。加强水环境保护,保持运河原有水系和树木,对保护区内的砂石堆场、码头等进行了依法取缔。加大运河和古黄河旅游开发,初具规模的玫瑰小镇,计划总投资3.6亿元,占地2.6万亩,分两期实施,一期分种植生产区和主题功能区两大板块。种植生产区重点栽培中天玫瑰专用品种,后期配套综合加工区,形成种植、加工、营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主要开发玫瑰精油、玫瑰酒、玫瑰茶等系列玫瑰产品。主题功能区以玫瑰文化为主题,打造花海观赏、风情体验、婚庆活动、休闲度假和活力运动等五个功能区。二期将以订单农业等形式引导周边群众大面积推广种植,扩大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计划用两年时间,打造一个全省乃至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体系最全、富民效益最好的玫瑰产业基地和玫瑰主题休闲旅游目的地。郑楼还是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编建的宿迁运河沿线三个文化古镇之一(其余两镇是皂河、仰化)。新区正围绕运河自然风貌,结合历史文化底蕴,提升郑楼文化内涵,打造绿地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的原生态的水乡古镇。
复原古城遗址城堡,加快“王相万卷百花草堂”建设;规划建设打造 “运河人家”“张渡驿站”等特色景点……为充分发挥运河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在洋河旅游发展中的交通、集聚、积淀、景观、纽带等作用,一系列动作正在酝酿进行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洋河新区的运河旅游风光带一定会带给世人巨大的惊喜。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