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如果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花费一万个小时,原则上就能成为专家或者达到熟能生巧的状态。比如,学习乐器或者研究《红楼梦》达到一万个小时,那么你会成为这些领域的专家和能手。
可是,单纯一万个小时,什么都不考虑,能否让一个人量变达到质变呢?事实上有点玄,没有经过思考的努力就是驴子拉磨,过一天算一天,哪能有层次上的提升。一万个小时不短,但是集中时间、精力做事情原则是要进步。如果只是简单地重复确实没有办法提升自己。就像一个保安看大门,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容易达到一万个小时,但他仍然只是一个保安。所以时间并不是目标,时间是载体来完成一个人的目标。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取得进步,提升自己除了一万个小时定律外,俞敏洪提出三件事情也很重要:r首先,任何花时间取得进步的事情一定要设定目标。设定了目标会起到拉动作用。就好比航行的一艘船有了方向,也有了目的地,于是主观能动性也上来了。即使路上有艰难困苦有点偏航,也能随时找回方向找到动力。所谓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就是下一个目标需要比目前的状态有更大的进步。就像学习外语,也是有考级来测试证明你的能力等级的,而且功夫越下深,对语言的体会更加深刻。又比如可以先学习《古文观止》,再学习《史记》和《左传》,随着难度的提高,我们对古文和历史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毫无疑问,很多事情都能向更高层次去发展的。
其次,设定目标并不断努力,需要寻找方法和创意。俞敏洪认为,人在生活、工作、学习能力上的变化,质的变化一定要大于量的变化。量变不一定带来质变,只有在人有意识地寻找更好的方法使自己有所进步时,量变才能带来质变。之所以读书人被说为书呆子,那也是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学习有方法的。当方法不得当时,事倍功半;有方法支撑时,事半功倍。除了方法,就是创意。创意改变世界。寻找新的思想、新的突破极其重要,这是从量变达到质变的首要条件。以不及掩耳之速度的发展就得站在创意的基础上。例如,乔布斯的智能手机创意让世界信息系统和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
再次,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光是琢磨自己是不够的,需要多向别人求教。幸运的人能得到导师的引领更是好上加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多好!有时候,不是我们爱钻牛角尖,而是在自己的思想、能力、悟性范围内去思考问题,相当于闭门造车,百思不得其解而已。这也是老师的意义所在。
人生是一个不断开悟的过程,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能力更强,效率更高,思想更敏锐,行为更新锐。一万个小时定律远远不够啊!还需要脑子去运转生化出大小目标及方法和创意,最好还有引领人,这样才能更快地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