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基础知识 - 草稿

药形的分类:汤、散、丸

汤:“荡”也,扫荡的力量很强。取迅捷之性。当需要涤荡五邪、通关活络或阴阳不平衡的时候,这些情况都用汤剂。病情沉重的时候、病人有痿症、肌肉枯槁、皮肤干枯、需要增益气血的时候,都用汤剂。阴阳不平衡: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精神很好;或者是你跟大多数人不一样。

散:久病或病在四肢。乳风湿的痹症、或者表里游走的病等。

丸:药缓力专。效果缓慢,但力量专一。逐破积聚,或者不进饮食的时候使用。

煎药:

大火:取其气。发表的药。

小火:取气质。攻里、温里的药。

治病原则:

1.先解表,后攻里。有表症时不可攻里。

2.肚脐以上肿,汗法。肚脐以下肿,利尿。

3.汗,吐,下。

病在表,汗法;病在上隔,痰,吃坏的食物等,吐法;堵在下焦,下法。

辩症:

1.脓:湿,热。

一、表寒下陷,如果表面是寒证的时候,误攻下,会造成利下不止。

二、表热下陷,就是表阳下陷,会造成胁热痢,就是大便很脓稠很臭,就是病往肠胃里面跑了。

三、寒热并下,表同时有寒热,攻下的以后,造成大小结胸,用陷胸汤。

四、表寒,攻下后没有痢下不止,就停在胃的地方,心下就是胃,造成心下痞,用泻心汤。

外感病的分类:

1、“伤寒” 及其之后所引起的疾病: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风温。

注:“伤寒”两字,就广义的定义来说,应该说是“伤于寒”。以上五种病,广义地来说,都是伤于寒之后所引起的。

伤寒症状:脉浮紧,阴阳俱紧(寸脉【阳】、尺脉【阴】都又浮又紧),无汗(寒会把皮肤毛孔束缚起来)、怕冷(恶寒)、全身骨节酸疼(体痛)、呕逆(即东西吃不下去,肠胃素虚或吃坏东西、大饥大饱时得到伤寒)、发烧(体质好发烧,体质差无发烧)。【麻黄汤】

中风症状:脉浮缓,头疼,有汗,没有恶寒,怕风,发烧(低烧)。【桂枝汤】

温病症状:大量流汗后得到的感冒,发热而渴,不恶寒。

风温症状:自汗出,身热。感冒快好,又大量流汗(工作或发汗药多补津液药不足)【桂枝加葛根汤】

2、时疫,也就是不管体质如何,男女老少感染时疫之后,都是同一种症状。时疫一般发生在节气不对的时候,比如冬行春令、夏行秋令等。sars、禽流感等。辩症为外寒里热,用大青龙汤。

以上两类在治病的时候,处方用药的思路略有不同。


传经

太阳--阳明(病不会再进,阳明无死症)

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1、第6天后没有变化,就不会传了。

2、脉转变为数急,为传经了。(生气传厥阴,惊恐传少阴,因抗生素变地图舌伤了心脏)

3、过了二三候(1候为6天),阳明、少阳症不见,为不传。见阳明、少阳症,为传经。


少阳症

1、恶心(如果想呕吐,有吐的症状)

2、往来寒热(忽冷忽热)

3、胸胁苦满

4.脉弦

阳明症

1、但热不寒(全为热症)

2、烦躁(烦就是心情郁,心情很不好,压力很大的感觉,躁就是情绪很不稳定,看到人就很火大,很容易发脾气,动作上没有办法定下来,情志上没有办 法安定下来,晚上失眠反复,通通可以称为烦躁)

3.脉大

少阴症

1、旦欲寐,白天想睡觉。

2、脉沉、细。

阴阳

寒热,寒为「阴」,热为「阳」。

表里,表为「阳」,里为「阴」。

脏腑,脏为「阴」,腑为「阳」。

左右,左为「阳」,右为「阴」

气血,气为「阳」,血为「阴」

虚实,虚为「阴」,实为「阳」。

有形无形,有形为「阴」,无形为「阳」。



脉:浮沉迟数

浮做基准,大、动、滑、数为阳;沉、迟、涩、微、弱、弦为阴。阳脉变阴脉,代表病在进

阴阳脉:寸为阳,尺为阴。左脉为阴,右脉

常脉:不浮、不沉、不迟、不数。

浮脉:轻轻地摸在皮肤表面就摸到脉。为表病。

太阳定义:

1、经络中的太阳经

2、八纲辨证中的表;

太阳功能:

1、太阳寒水,所以皮肤是凉的,手脚是温热的。体表寒水不断循环,调节体温,抵御外界气候变化,保护人体。

太阳病症状: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恶寒:

身体一直发抖。汗水是从汗腺到毛孔,如果汗水离开汗腺,但是遇到表寒,毛孔闭起来,汗水离不开身体,就停留在皮下。这些汗水就变成凉的,人就会觉得冷。

怕风:不喜欢吹到风。肌肉被束缚住,皮肤表面的能源没了,无法固表,吹到风会很难受。

身体里70%的水,30%的血。血少感到冷,血中的水少会发热。


鉴别真寒假热:

面色:两颧色红,界限分明,红部虽鲜艳,而不红部则白中带青。

鼻气:呼出气不温,且不急促,气亦不臭

舌形:舌虽干而质淡,或红而质润。

脉象:脉虽浮数,按之则无力

按胸腹:胸腹部按之不蒸手,初按似热,久按不如平人,不觉甚热

真热假寒:

面色:面色表虽冷,面色虽滞,两目则炯炯有神。

口鼻气:呼出气必温,且急促,或有不臭。

舌形:舌虽干而质燥,苔虽薄而根必厚,或黄而疏松,或润而齿枯。

脉象:脉虽沉细,必兼数急。

按胸腹:四肢虽寒,胸腹必热,久按且蒸蒸有热气感。

【桂枝汤】

桂枝(胖人5钱,瘦人3钱,儿童半钱)

白芍(与桂枝等量)

大枣(12枚)

甘草(2钱)

生姜(2~3片)

七碗水煮成三碗,服一碗,加热粥一碗,盖被取汗,不汗再服(隔4小时),出汗就不用服用了。服药期间,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腌制的东西)等物

大枣:补充肠胃中的津液;朱雀,保护胃的。平常中焦湿热盛的人,拿掉红枣。

甘草:清肠胃;去掉肠胃里坏掉的食物。

生姜:生发阳气,即生胃气,促进肠胃蠕动。

以上三味,固本。

桂枝:壮心阳,增加心脏动能,促进动脉血循环,抵抗体表病毒。

白芍:轻用补血,重用活血、破血,就是化瘀。增加静脉血动能,加速回心脏。静脉与动脉等长,因此白芍与桂枝等量。有腹痛,肚子痛,妇人的肚子痛,统统用白芍。

桂枝、白芍加快血液循环,将体表的滤过性病毒加快排出体外。阳不足加重桂枝,阴不足加重白芍,因此可以调节阴阳。

【桂枝+葛根汤】葛根重用,比桂枝多。(面部中风)

葛根:升水,头面部麻痹,喉咙干,头项强硬,化脓,去痈肿。

桂枝去旧水,葛根提升新水

【桂枝汤+厚朴+杏仁】太阳中风有咳嗽、喘。

厚朴:降气,宽肠

杏仁:滋润肺的津液。

酒客,喘家,吐家,不能用桂枝汤。

【桂枝汤+炮附子】汗流不止

炮附子+桂枝:固表。


黄连:胸腔和胃

黄岑:胃之下

大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在这个多雨的季节里等你 等你从远方归来 像成群的斑马 寻找一片肥美的草原 我知道 你需要跨越贫瘠 跨越干旱与枯萎...
    扁竹桃仙人阅读 3,456评论 1 6
  • 1 写作是基础设施。 坚持输出才能打造个人品牌。 不管你输出的是PPT、视频、演讲,还是论文、画作、发明专利…只要...
    牛爸爱学习阅读 3,555评论 23 15
  • I no longer have to do without now, 如今我已不再置身事外, all color...
    尐调阅读 2,383评论 1 3
  •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你我都变成了长大后的你我,曾经的小时候也从不知何时开始已经成为了过去的过去。时间走的那么快,走...
    月明天清阅读 1,82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