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心理课时,老师介绍说这部片子又叫鬼眼,我当时心里自然是怕的,因为胆小,怕鬼。看之前,我再三嘱咐老公,倘若我怕了,要他一起看,不想,独自看了第一遍,第二天看了第二遍,今天要写观后感,都有些想再看一遍的念头,因为,我越看越不像鬼片,看着里面的那一个个鬼,我不由心生可怜!
故事的人物主要人物有两个,我这人记不得名字,就以他们的社会角色来说了。医生(成就角色)有一次找到男孩(先赋角色),告诉男孩,他要帮助他。于是,他开始跟踪男孩的行踪,影片开始对男孩的生活娓娓展现。男孩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母亲(先赋角色)对他悉心照顾,但在周围人的眼里,男孩就是一个怪胎,是一个畸人。他上课会顶撞、辱骂老师,他会在教堂里偷东西,他会在母亲面前撒谎,总而言之,他的所做所为常人都无法理解,用现在的话说,是个十足的问题男孩。
所有的这一切,直到医生的出现,才有所改变。医生出于职业精神,翻看了男孩的病历资料,试图帮助这个男孩,把他从所谓的严重的精神疾患中解救出来。于是,他开始接近男孩。这其中,有一段经典的片段,在男孩家中。医生以做游戏的方式和男孩套近乎。双方约定,医生问问题,男孩回答。答对了进一步,答错了退一步。医生的目的就是让男孩坐下,好对他进行评估和治疗。而男孩,自始至终都想逃离房间。开始,医生以他的执业经验,让男孩越来越接近椅子,但就在这个时候,男孩自己开始问医生,当医生以常规思维做答时,却是一答一个错。最后,男孩说了两句话,一是他帮不了他,二是医生是个好人,然后就谜一样的离开了。
出于执业道德,医生决定一治到底。他们之间开始无话不谈,相互信任。直到有一天,男孩鼓足勇气,告诉医生,他之所以如此异于常人,是因为他看得见死人,而那些死去的人总会去找他,不分时间,他是如此的害怕,如此的无助。换做正常人,肯定以为男孩在说胡话,当时的医生面对男孩所谓的真相,自然也是一笑置之。鬼才信!确实,真的才是鬼才信!这时,医生想退缩了。因为由于他的执着和不分昼夜的工作,妻子对她不理不睬,他觉得,家庭对他如此重要。这时,压抑在这个幼小身躯里的孩子的情绪开始释放。无助、恐惧、孤独、忧郁,一股脑的随着孩子的眼泪汩汩流出。
我一直在想,这是如此让人心疼的一个孩子啊!本该是个童真的年龄,用皮亚杰认知结构为依据进行划分,出于前运算阶段,也就是缺乏守恒为特点。这下好,原本就处于混沌的一个年龄,居然还摊上这种事,唉,这该是如此强大的一个内心支撑着他啊!厨房一塌糊涂,母亲批评他;坠子不是他拿的,母亲不信他;半夜上厕所,被鬼吓个半死,苦苦哀求母亲,和她一起睡觉;原本聪明、懂事、早熟的男孩,却因为所以人的无法理解,独自默默的承受着一切,这该是一颗多么让人敬佩的内心啊!而所有的这一切,随着医生的出现,似乎给男孩带来了转机。但当医生泪流满面的拒绝这样一个无药可救的男孩时,那泪水是如此的让人心酸。
当然,故事还会延续。医生无意中发现,男孩没有撒谎,他说的是真的。他立刻去找男孩,和他一起,发现,原来那些鬼都是可怜鬼,她们只想男孩帮助她们。于是,当男孩帮助一个女孩,让她的父亲知道她被毒害的真相时,男孩释然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压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他可以去帮助别人,虽然只是一些鬼。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帮助中,他由一个低自尊的男孩变成了一个高自尊的男孩,他和老师和解了,他扮演一个亚瑟王,在抽出宝剑的那一刻,他的笑容,是无比的灿烂,而这,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天真笑容。最后,他在一个合适的机会和她的目前道出真相,最后,深爱她的目前终于理解了儿子的怪异表现,母子俩相拥而泣。
原本以为影片在这里就结局了,医生终于完成他的使命,可以轻松的抛开一切,去和自己的妻子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上帝开了又一个玩笑。原来,医生在一开始,其实,就已经被他十年前的一个病患枪杀。这就是这个电影的高明之处。冥冥之中,医生去找男孩,也许出于内疚,也许出于救赎。最后,医生是释然了,久久的注视着她的爱人,带着祝福,默默的离开。
很经典的一部电影,我已经看不到恐怖,而是心头的丝丝感动和难以忘怀。男孩和医生,包括男孩母亲的演技超级棒!情节编剧无懈可击!经典!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