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我会要求每年给父母做12次饭。12次是最低标准,必须达到。一开始定下这个目标时我觉得很羞愧,因为12次太少了。但貌似12次也是需要刻意操作才能完成的。
12次意味着平均每月回一次家,爸妈家离我家也只有半小时的车程,但有了俩娃,加上现在妈妈跟着哥哥在临近的城市帮忙看孩子,爸爸自己在家,而我和爸爸独处也是个挑战,回家的次数并不够。
今天五一的第一天,回家给爸妈做了午饭和晚饭,这就是今天最有意义的事了。
有意思的是,给爸妈做饭,爸妈总会说“你不会,不要你来。”做好以后,爸妈也会挑剔“你这个做法不行呀!”在他们眼里,我就真的什么也不会做。确实在我出嫁以前,爸爸连碗都不让我洗一个,嫁给老公后,一开始都是老公做饭,慢慢我对做饭也很有兴趣,老公就开始教我,我也跟着菜谱学会很多新鲜的做法,后来有了孩子和公婆一起住后,公婆就觉得我做菜很厉害。
有一年过年,爸爸喝了酒,对我老公说:“我每次回你家看到我闺女在做饭心里就很难受。”老公还算聪明,说“爸爸,她不想做的时候我都会做,我没有要求她必须做饭呀,但我们俩确实都是互相包容的。”
亲情是不能量化的,但如果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想尽量回家,尽量为父母做什么,总是会有各种理由让你在想到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我希望自己永远不要懊恼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