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对于初三高三应届毕业生来说,现在的时间尤其珍贵,如果不是疫情影响,高三学子应该都举行过百日誓师大会了。老师们更是严阵以待,高三地理老师占老师,在老家给学生们上课,“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很珍贵,要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
学习知识的不止网课的学生们,还有一群特别的旁听生。这段走红的网课视频,视频中占老师端坐电脑前认真上网课,坐在旁边的一群“沧桑的学生”认真听课的状态让人爆笑。虽然安静的认真的在听,但是一脸懵懂的感觉简直萌化众人,“虽然听不懂,但是感觉很厉害!”这群学生便是占老师老家的长辈们,他们的头发都已经花白。众人从“从没听过他讲课,感觉好奇”到凭着一股子执着,努力适应听课的状态而令人捧腹。
诚然,人们便对于老师天生有崇拜感,似乎刚刚和你谈笑风生的一个仿佛普通人,只要是站在讲台上就会散发出圣洁的光环,将其层层笼罩,而我等学渣们便会自然地老师的气场所覆盖。
身为师者,那种认真而专注的魅力着实让人崇敬,这也影响着听课的人,老师们传递出来的知识便像一条潺潺不绝的溪流,灌溉着一方的青青绿苗。
传道授业,对于学生们更是无私关爱,对待班级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
高三,临考之前的最后一次摸底考试,我的成绩非常不理想。给学生做思想工作的一般是班主任,其他副科老师很少管学生的情绪。因平时我对地理很感兴趣,上课也比较活跃,和地理老师的交流也比较多。考完之后地理老师单独叫我去谈心,安慰了我好久,当时的情景到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暖心,也激励着我更加努力的学习。
我的婆婆也是一位人民教师,有着30年的教龄。按她的话说,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绝对是最无私的。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甚至比一些家长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都长,为学生学习方面所做的怒力也远远超过了大部分的家长,绝不藏私、为了学生掏心掏肺。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时我们在上历史课,突然发现天花上吊灯一阵阵晃动,上课的老师立刻停止讲课,让我们快速依次出教室,而那个最后从教室里走出来的人便是他自己。因为距离震源较远,地震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伤害,但是当时历史老师将走出教室的机会先留给学生们的举动,我到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晰。
相比城市,因交通、教学条件的限制,乡村教师更加处境艰难,孩子的眼界和思维,也都主要需要通过教师来拓展,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那这里就是情况最为严峻的干燥地带,一颗颗祖国的小树苗,正在睁着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对于他们来说,教师就是他们干涸地带的清泉,学习的推动力。
马云在卸任的时候说,辞职之后想做一名乡村教师。以一己之力哺育莘莘学子。见过世间万千繁华,最后返璞归真,这大概就是情怀使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