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小十九打卡
今天的文章是黄有璨老师2015年7月27日的公众号文章《顶尖运营和普通初级运营的差别到底在哪里?》
文章主线:做到什么才可以称为顶尖运营
答案:1.对于各种常规运营手段的认知、熟悉和运用;2.对于各种非常规运营手段的认知、熟悉和运用;3.对于各种不同产品形态以及他们所对应更适合的运营侧重点要有所认知;4.对于“连接产品和用户”这件事的整体节奏感的感觉和把握;5.构建生态的能力;6.建立起运营方对于用户群体的相对影响力和控制力。
相信你和打开这篇文章的我一样,是梦想自己可以从一名普通刚入行的初级运营,成长为一名顶尖运营的。那么为什么要在自己能力不够的时候,看别人的牛逼,难道不会让自己备受打击自惭形秽甚至想放弃吗?
不会的。一位我很喜欢的博主说过,只有见过好的,才不会把一般的当作好的,把差的当作及格、可接受的。我想说,对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见过好的,心里才会有无尽的力量想要释放,才会给自己定个目标——我也要做到,甚至超越。
所以今天,我们来看看黄老师眼中的顶尖运营要做到哪些方面,以此为参照物去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可以用OKR的方式计划,昨天的文章里有写)。也要看与之相对的普通运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的做法是什么,是否找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第一,有能力至少通过内容运营(对于内容的选题、策划、聚合和创造等)、创意策划、活动、渠道推广等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来获得具体产出的(如显著拉升了某个具体指标),知道满足了一些什么条件会更容易受到用户喜欢,也知道主要抓住哪些点就能迅速调动起用户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
与之相对,一个很普通很一般的运营则无法为结果负责,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调动起用户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他们往往只能在其中做一些偏纯粹执行的体力活。
【瑶瑶说:初入行的我们觉得运营就是打杂的,正是基于两方面原因,第一:运营工作就站在第一线直面用户,很多文字工作或整理是必不可少的,确实琐碎且繁杂;第二:我们的高度还不够,我们没有主动去思考用户想要什么,没有站在产品的角度想它要传递给用户什么,我们只是在机械的执行着老板派的任务,就像算盘珠子,拨一下才动一下。所以,即使现阶段的我们正处于站着听安排的阶段,那也要主动一步,去想老板为什么让我们这么做,去想自己能不能优化做事流程,有哪些手段可以达成老板要的效果。相信我,长此以往,你一定不会觉得自己就是个打杂的,即使在做打杂的事务,你也是有脑子的打杂的。】
第二,对于公关、PR、传播等相对务虚的东西一定是有所理解并具备一定运用能力的。在传播和PR上可能没那么专业,但一定要知道传播、品宣这样的手段大体该如何操作,及其背后的一些用户认知逻辑。这里往往有几个逐次深入的问题需要去考虑清楚——一次传播如何才能做成功做火起来?在火的基础上,怎样才能让一次成功的传播跟你的产品价值和运营之间发生直接的关联,而不是虽然很火,但火完以后什么也没留下?以及最后如果上述两个问题都解决好了,运营端该做些什么来与你这个成功的传播形成配合和联动?在黄老师看来,一个有高度的NB的运营对于上述这些问题应该是有认知和操作推动能力的。
与之相对,一个很普通很一般的运营,对上面这些问题完全没什么概念。
【瑶瑶说:实不相瞒我对这三个问题没概念,但好歹听了三节课的课程,现在根据我get到的东西说下我的理解。一次传播想要火起来,是多方合作达成的,前期要想好这次传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什么元素去推广,用什么形式去推广,能调动的资源(如大V、同量级的号)有哪些,如何配合,老用户为什么愿意推广,新用户要如何参与,如何让用户自发推广,传播后带来的新流量聚集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去激活和留存住;运营配合企宣提供前期宣传资料,配合商务去对接资源,随时在线承接用户,后期结合产品特性去推荐给用户。】
第三,产品有各种不同的形态,而每一种形态的产品,其运营逻辑和侧重点很可能会是有着巨大差异的。好比工具型产品和媒体型产品和社区社交类产品,其初始阶段的运营方法和运营侧重点很可能会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一个好的NB的运营,对于这个问题也应该心中有数,对于各类不同产品的运营侧重点也应该具有更为深入的认知。
与之相对,一个很普通的运营对于这个问题知之甚少,很容易拿着一个自己认为是比较有效的运营手段就要往产品上去生套。
【瑶瑶说:运营为什么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和职务内容,就是因为不同公司不同产品,需要运营做的事情是不同的,所以每家的运营其实都不相同。牛逼的运营,在精通自己运营类型的基础上,对其他类型的运营也要能说出个一二三,能提出直指核心的问题(这个能力很重要,即使不懂这个东西本身,但是能提出问题。改天给大家分享)。我妈常说我,一瓶子不响半瓶子哐当,但做人做事这是大忌。最怕刚懂一点入门的,就觉得自己可以指点江山,刚懂一类运营,就觉得可以全部迁移到其他类型上,这种做法的结果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后面3点,明天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