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风好大:世界杯频频爆冷后,我们来聊聊自杀

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待自杀?

 1897年,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出版了《自杀论:社会学研究》一书,该书建立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的理论,直至今日仍被奉为经典。然而,涂尔干并非自杀研究的先驱者,历史上对自杀的研究和讨论甚至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哲学家们。在涂尔干之前,在相当一部分长的时间里,学者将自杀单纯的定义为一种精神疾病,认为是一种“情绪絮乱”。自杀一直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研究内容。

 从涂尔干开始,人类对自杀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领域,开始从社会的角度看待自杀。社会的自杀倾向是涂尔干的研究重点,而自杀率被看做是这种自杀倾向的考量:“每一个是社会在它历史上的每一个时刻都有某种明确的自杀倾向”。

 在研究自杀之前,涂尔干给自杀的定义为“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自此因幻觉而导致自杀的这种精神病学式自杀不纳入考量。在此定义下,涂尔干将自杀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类:利己型自杀(Egoistic suicide),利他型自杀(Altruistic suicide),失范型自杀(Fatalistic suicide)。

1.利己主义的自杀

 涂尔干归纳的第一种类型的自杀是利己型自杀,此类自杀源于人与社会的脱离。涂尔干发现欧洲各国各地区自杀人数的多少与社会一体化程度成反比(宗教社会一体化,家庭社会一体化,政治社会一体化)。例:天主教相较于基督教有更多的清规戒律和整合力量,而天主教国家自杀人数显著低于基督教国家自杀人数。在政治动荡期间,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程度高时,例如法国大革命期间,自杀人数显著降低。

 利己型自杀的特点在于,人所处的社会不再是高度一体化的。涂尔干认为人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目标和意义,而近代个人主义的盛行让人逐渐只关注自我,不再认为自己有对社会的义务,也不再认可社会对自己的价值,郑重与周边环境的脱离感和孤独感容易使人感到空虚和失去目标,进而自杀。如果带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个概念便更易于理解。需求层次理论中有一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但脱离了社会这一背景,自我价值这一概念变得虚无缥缈。即便自己的名字流芳百世,若是根本不在乎这社会,个人也很难说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涂尔干在《自杀论》一文中列举了两个利己型自杀的例子:

 1.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教导人们摆脱一切身外之物,独自生活,坚信个人本身是自足的。而当个人的意识认为自己是绝对的存在,而自身所思考的一切其他事物是否有存在的权利都难说清的话,个人就很容易陷入到对整个生命的怀疑之中。这种精神状态的粗暴的逻辑结果即为死亡。在这种情况下,自杀者会从容不迫的解脱自身,这种自杀往往有长时间的酝酿,也不匆忙,而是平静的。“一位让自己进入他所说的’前景令人陶醉的安息’之前,制造了一种复杂的仪器,用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使鲜血流到地板上。”

 2. 还有一种利己型自杀的特色在于,个人沉迷自身的快乐,甚至将自己的快乐简单化以便被满足。如果达不到这个唯一目的,他/她今后就没有理由活下去,所以随时准备了结这一生。例如一个富二代沉迷享乐,当钱财挥霍完毕后,再平静的结束生命。这样的利己型自杀者认为人生除了满足最基础的欲望来达到欢愉外没有其他意义。

 利己主义自杀常常表现为伤感的忧郁或冷漠,而另一类型的自杀的根源则是一种强烈的感情,涂尔干称之为利他型自杀。

2.利他主义的自杀

 如果说利己型自杀是因为个人过分关注自我,利他型自杀则是个人过分屈从社会,对自我关注太少。涂尔干研究了三种类型的利他型自杀:

 1.社会赋予利他型自杀者自杀的义务,例如殉葬制度,印度曾有过的丈夫去世寡妇要自尽的风俗,以及为了证明忠诚臣子会在国王死后自杀的惯例。

 2. 社会价值观的导向让人们认为可以很轻易的选择死亡,例如一言不合便可用性命决斗。在军队中,士兵也被训练的相对不看重自己的价值,军官则不再有类似的训练,涂尔干认为这是士兵自杀率高于平民和军官的主要原因。

 3.社会主流宗教或哲学思想让个人渴望摆脱他个人的生命,以便进入他看做他的真正本质的东西中。许多人甚至认为没有自身的生命,现世的一切皆是虚无。

单看第三点似乎和利己型自杀里因为怀疑社会而自杀有相似之处,然而利己型自杀的特色在于利己主义者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进而选择结束一切,而利他主义者认为个人是多么的不真实,进而祈求回归上苍。

  然而利己型自杀和利他型自杀并非不可调和。赫尔曼·黑塞的小说《荒原狼》中有一段关于自杀者的描写,完美的揭示了自杀这一心态的复杂程度。

  “从这个角度观察,我们看到的’自杀者’是些因发展个性而深感内疚的人,他们生活的目的似乎不再是自我完成,自我发展;而是自我解脱,回归母体,回归上苍,回归宇宙中…他们的救世主不是生,而是死。”

  这一段是较为典型的利他型自杀者心态的描写,个人不认为自己应该存在和发展,对个人的人格和个性较为轻视,进而寻求解脱。但接下来的一段描写又有了利己型自杀者的影子:“在他的想象中,通向死亡的路随时都为他敞开着……和所有同类一样,任何失望,痛苦,恶劣的生活境遇都会马上唤醒潜伏在他身边一死而求解脱的愿望。” 这一描述相近于利己型自杀的第二个例子,因为仍然重视自己,当痛苦等阻碍自杀者想要满足欲望的脚步时,自杀者会有一死了之的念头。

一个人可以既关心自己,企望满足自己的欲望,又可脱离自己,认为自身生命本身没有价值—而让这样的自杀者中和这两种情绪,与终结生命抗争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社会。《荒原狼》中的自杀者并未完全脱离社会,仍然承认着社会的价值观和自己对社会的义务:“因为他们深知自杀是罪孽……是一条不太体面地,不太合法的出路。”

  这样的心理状态,其实印证了涂尔干对社会的看法—当社会合适的提供了它的职能后,便能一定程度上使人免于自杀。涂尔干身为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e-functionalism)的支持者,对社会起的调节作用十分重视。失范型自杀则是另一则社会调节作用失效而引起个体自杀的类型。

3.失范型自杀

  涂尔干发现,当国家遭遇经济危机或经济转型,甚至经济空前发展时自杀率都会上升,对此他给出的解释是由社会混乱所导致,在混乱中社会成员的行为失去了规范,增添了痛苦,继而自杀。社会有着约束人欲望的职能,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一种平衡,人的欲望被社会规则所限制,不仅仅是法律,更多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摸索出的那个“度”。规范着每个社会阶级可以合法的力求达到的最大限度的富裕和放纵。

 然而人的欲望本身可以是无限的。如果社会规则出现动摇,社会资源分配标准被打乱,新的标准又还没建立,人们各自价值观念便会处在未定的状态,不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公平的,什么是不公平的,什么是合理的欲望,什么是超过了限度的欲望。

因此当社会发生动乱和变迁时,人们失去秩序和规范,欲望与能力和手段不协调,行为混乱而无节制,遂造成种种痛苦,导致自杀率升高。

 涂尔干总结了两种典型的失范型自杀:

 1.伴随着愤怒和失望的自杀。当一个人突然被降低到他所习惯的地位之下,或者原本认为能被满足的欲望没有被满足,他就很容易感到愤怒。如果他承认自己要对这种灾难负责,就很有可能会自杀。最近世界杯的走向很迷,不少赌德国,阿根廷的人原以为会赚钱,结果却大跌眼镜,本以为能得到的钱财没有得到,还失去了原有的,这种落差就很容易导致愤怒和失望,而赌徒本身是要对这样的灾难负一定责任的,这样就容易导致“天台风好大”这样的悲剧。

 2. 伴随着忧郁的自杀。还有一种忧郁症,不像利己主义者那样是沉迷思考,孤独的忧郁,而是对可能不会有结果的追求终于感到厌倦,认为生活欺骗了他们。例如每日疲于奔波,做着同样事情的上班族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厌倦和迷茫,从而陷入忧郁,多次调解未果后选择离开人世。


 在这三种类型之外涂尔干还提出了宿命型自杀,这是一种当社会管制过严时导致的自杀,例如囚犯的自杀。不过作者并未在此留下多少笔墨,也没有分析什么数据,因此在此不与讨论。

 总结涂尔干的自杀研究后,我们得到了3个命题:社会的人需要一个高于个人的社会目标;对这个目标所负的义务不至于使他失去自主;他的欲望应受到社会秩序给予的一定程度的限定。涂尔干认为,当一个社会不能提供上述3项条件时,一些心理上脆弱的个人就可能会自杀。

  涂尔干对自杀的分类虽不无道理,且能给予我们对社会如何影响自杀这一问题启迪,我们还是要认识到涂尔干所提出的观点的局限性。涂尔干的《自杀论》虽然堪称经典,更多程度上是因为其进行社会研究的手段。涂尔干给自杀的三种分类也受到了不少批判。单纯的量性研究只能从数据上让人注意到相关性,想要对自杀有更深层次的分类和观察社会对个人自杀与否的影响,还应该与个体进行深度访谈。道格拉斯在其著作《自杀的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s of suicide)里就抨击了这点。

 更多的研究学者也提出了更多的研究概念。例如,文化,尤其是对死后世界的传统概念,也是能影响个体自杀的因素。一些地区相信鬼神或善恶终有报等概念,一个人就可能在受到伤害后自尽,祈盼死后化成厉鬼报复伤害自己的人。若是人们相信死后只有一片虚无,或者在天堂,此类自杀理由就会减少。除了文化差异,国内不少学者发现,自杀与社会支持度息息相关。社会支持有两种,客观支持是指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支援,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主观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前段时间令人痛心的甘肃女学生跳楼事件,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便是该女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度不够。

 最后,涂尔干的研究对象仅仅是欧洲,若是对中国自杀率稍有了解,就会发现自杀在中国社会的表现与欧洲社会有很大的不同。欧洲,或者说西方国家,长久以来都是城市自杀率高于农村,而中国则是想法。同样的,西方国家男性自杀率高于女性,而中国女性自杀率更高。西方国家老年人自杀率显著下降,而中国农村老年人是另一个自杀的高危人群。特殊国情让我们不得不将涂尔干等西方社会学人士的研究仅做参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7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4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8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99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09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67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7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2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9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9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67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2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99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87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28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5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