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当事人前来寻求解决他们的问题时,会滔滔不绝地抱怨他们的问题, 咨询师先使用开放式的问句和没有预设立场的回应讯息,协助当事人理清自己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当事人也会有机会反思自身的观点与情况,并会回应、探索、再思考以及努力的将他们的想法置于表述之中,然后使双方能了解目前问题对当事人的意义,以及当事人如何与其问题互动。甚至有时在彼此互动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扭转当事人的想法的因子啦,所以在问题描述阶段,除了了解事情发生多久,频率次数。,程度,人,事,时,地,物的细节等背景资料外,为了了解当事人的内心参照架构与主观看法,咨询师可多询问当事人以下问题:
你怎么得知和判断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如何影响你?或如何改变了你?
你认为你的生命何以在此刻会出现困扰?
你没有因为此危机事件而改变的是什么?或者仍然保有坚持的是什么?
对你来说,控制自己的情绪何以会是个困难?
对你来说孩子的功课和先生的愤怒,先处理哪一个比较重要?
看到太太想用自己的生命来抗议,你的解释是什么?看到孩子割腕的行为,你的感觉是什么?经过这件事,如何改变你的人际关系?依你来看,目前如何做才能与孩子搞好关系呢?
在晤谈结束前,还有什么要让我知道的?有什么你认为我知道是很重要的?
如此给予当事人一个补充的机会,而使咨询师知道当事人认为对其重要的信息,此时当事人的问题描述也往往是精简扼要的。与此同时,咨询师也会初步聚焦与确认当事人所欲的改变,目标,和在意之处,并使当事人开始接受现实而更能为改变做出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