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7日,中国邮政发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一套四枚,图案分别为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石峁遗址、二里头遗址。其中,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秃尾河北侧的山顶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的边缘区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
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代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之一。这里距今约4000年,面积约425万平方米,包括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的石构城址。近年,在皇城台遗址的墙体内,发现众多砂岩质地石雕,大部分都以人面像为主。初步判断,这些石雕在当时的原始宗教信仰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重要考古遗址和背景环境为主体,对考古遗址进行保护和展示,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2010年至2022年,国家文物局总共公布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建成55家,立项80家。
此次发行四枚邮票以“中华文明探源”为主题,展示四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景为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背景为历史遗迹和特色景观。它们分布于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的历史,成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遗址。
1.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处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这里有三重城址和庞大的水利工程系统,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这枚邮票图案以三叉形器为主,乃良渚文化时期首领的头饰插件。这种玉器多为素面,器物表面刻画神徽,中部为神兽正面,左右为羽冠人面,形制精巧,纹饰细腻。
2019年11月28日,我前往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漫步良渚遗址群核心区域,参观莫角山宫殿遗址和反山王陵遗址等。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2.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黄河中游地区,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这里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为华夏族先民所创造,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
这枚邮票图案以朱书扁壶为主,表面用朱砂书写两个字,字迹有笔锋,似毛笔书写。其中,一字被释为“文”,另一字被释为“尧”“昜”“邑”等。朱书文字的发现,对于探索汉字起源与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7年5月1日,我路过陶寺遗址,参观了复原的观象台。这里共有13个柱子,柱子之间形成12道缝隙,站在中心的观测点上,可以记录太阳的运行。1988年1月13日,陶寺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地处黄河中游河套地区,距今约4300年至4000年。目前,这里是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成为探索夏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
这枚邮票图案以神面立柱石雕为主,柱体两侧各浮雕一个神面,五官、发饰、胡须一应俱全,一嗔一静,表情生动。对于认识中国早期文明艺术造诣和精神信仰提供了难得的实物。
2023年10月2日,我来到石峁遗址,参观外城东门遗址和皇城台遗址。其中,外城东门遗址包括瓮城、南北墩台、马面等,结构复杂,体量庞大。皇城台遗址是石峁古城的核心,前方是大型宫殿,后方是高等级墓。2006年5月25日,石峁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地处洛阳盆地东部,距今约3800年至3500年。这里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对研究华夏文明渊源、国家兴起、城市起源、王都建设等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这枚邮票图案以镶嵌绿松石铜牌饰为主,用青铜制作框架,略呈弧角长方形,两侧有对称环纽。在铜牌饰表面上,镶嵌玉石做眼睛,数百片绿松石拼接成兽面纹,鼻与身脊相通,上唇向内卷曲,复合工艺,神秘大气。
2023年5月1日,我前往二里头遗址,参观新建成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走进一号宫殿、二号宫殿、铸铜作坊、绿松石器制造作坊等重要遗址。1988年1月13日,二里头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1年10月,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对仰韶文化遗址进行发掘,拉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三门峡市举行,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从此以后,这一天成为中国考古的重要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