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F过年的时候去了姨妈家拜年,姨妈气色并不是很好。唠叨了一堆带孙子的痛。姨妈有两个儿子,都是普通的日子,普通的工作。离家都不远,结婚了吃喝带娃基本都靠姨妈帮衬着。现在两个儿子上班忙,自然带娃的任务就全落在了老两口身上。小F说那孙儿是超级霸道不讲理,更别提礼貌,谁逗吐沫伺候,再逗巴掌伺候,你还敢逗,惊天动地的哭声就来啦!
小z是个妈妈,全职带着两个宝宝,大的已经小学高段,小的才不到三岁,小z是一个懂得穿着打扮的妈妈。每天都把两个孩子打扮的帅气十足。由于家里比较富有,所以能玩的玩具全都买回了家。去他家最常见的场景便是大儿子抱一iPad,小儿子拿一IPad。这个母亲眼中全是孩子好牛,带着孩子玩抖音给孩子拍抖音视频。孩子也是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大儿子的成绩并不好,可是小z说,专家都说了让孩子童年快乐最重要。还劝我对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宽松点。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调侃的段子说:“你要是跟谁有仇,就赶紧生个闺女,把她养大了以后嫁过去。祸害他三代。”虽然是个笑话。但不正好说明一个母亲对一个家庭的影响以及对于孩子未来的影响的重大意义吗?
那么作为妈妈爸爸,我们在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像小f的堂弟一样当甩手掌柜的?还是像小z一样当一个孩子的玩伴?我觉得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是这样的。
孩子的倾听者陪伴者
0--6岁是孩子所有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每个年龄段的敏感期。并且做好相应的准备与陪伴。我们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充当了唐僧的角色,滔滔不绝。却很少有耐心去倾听孩子。有句话不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会开口,却用一生的时间学会闭嘴”。作为爸爸妈妈,学会了倾听,就成功了一半。会倾听的父母能够培养出孩子自信,阳光,有担当,敢抉择的孩子!
孩子在家庭中有话语权,他就会觉得自己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有归属感。他就愿意去分担属于这个家庭的责任。这样的孩子也更愿意听你的教导。而生活中,我们很多父母往往是相反的。孩子一说话,父母就用强硬的方式怼回去。因为别人对你的态度是你用自己的行为换来的。我们对于孩子的行为是不愿意让她张嘴,也不愿意听她说话。我想问:“有一个人用这样的行为来对待你,你们回应的态度会是什么样呢?”如果你们的关系并不是很好,我想你会决绝的不再和他有任何的来往。如果你们是不得不来往的那种类型,我想你对她也是敬而远之,或者沉默不语,或者怼回去。所以这样想想咱们的孩子还是蛮宽容大度的。
一个人不一定喜欢他所欣赏的人,但是一定会喜欢欣赏它的人。作为爸爸妈妈,如果对孩子都是肯定与欣赏,那么一定会获得孩子感恩的回报。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陪伴吧。像上文中的小z。他对于孩子的陪伴是没有目的的。我们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定要有以终为始的态度。什么叫做以终为始呢?就是说我们要从孩子最终达到的最幸福的目标,最成功的目标作为终点。倒着推看看如果想要这样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我们在这个年龄段应该让孩子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找到这个目标之后开始有效果的,有目的的陪伴孩子。
不管你想让孩子的未来有多么的成功,快乐与幸福,他都离不开知识的基本积累。当然就离不开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家也发现学习能力的最基本是阅读能力。那么作为父母陪伴孩子在六岁之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我们最应该最好的陪伴。
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早期阅读的书本中都会通过各种童话故事来告诉孩子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孩子乐于接受的。其次,还会培养孩子良好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以及处理简单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些在很多绘本故事中也是主题类别之一。再者,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
7--12岁的孩子需要一个懂得规则的大朋友,父母就应该是这个角色。能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能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给孩子一个理智的方向,孩子感觉到压力的时候,告诉孩子如何排解自己的压力。能让孩子在你的陪伴中形成一个快乐的性格。
13--18岁孩子需要一种温暖。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做孩子的温暖港湾!不去干涉孩子不去限制孩子。与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用书信这样理智的方式书写情绪,让孩子在矛盾中学会融入社会。在必要的时候推孩子一把,让孩子自立。这孩子累了的时候,拉孩子一把,让他回到温暖的港湾积蓄力量。
19--24岁是成人间的交谈,关于未来,关于人生的探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始终如一的陪伴!
孩子的榜样和引领者
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想让孩子展现出一个什么样的模样?要首先做到这样的示范。
青青的爸爸是一个非常爱阅读的男士,而青青的妈妈又是一个做事非常谨慎,认真,有钻研精神的女士。所以初次见到青青的时候她给我的感觉是有板有眼。最重要的是字写的相当的规整,并且文笔相当好。只是性格中有些许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成熟。在青青家里,自然就不存在着如何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问题。因为青青的爸爸就是青青读书的领导者,模范者。
我们很多爸爸妈妈在家里从来不会看书,(当然,他们有他们的借口,比如说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等等。)但却要求孩子去看书。并且向来都是用责令的口气让孩子去看书。孩子自然不愿意,于是就开始了拉锯战。所以你想收获什么,你就播种什么。
孩子的织梦人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是梦想让他们变得各不相同。
今天我在班里问了我们班的孩子:“你们觉得长大之后有没有希望月收入能够达到5万呀?” 有一部分孩子肯定的说可以,甚至更多。但却有很大的一部分孩子说:“切,怎么可能。” 我接着问那些否定答案的孩子:“为什么会不可能呢?”他们的回答令我惊讶。“哪个老板会给你发5万呀?”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两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儿子到比尔盖茨的大楼去参观。第一个妈妈看着那幢大楼,对孩子说:“看到了吗?你要好好学习,以后就在这样的地方上班。”第二个妈妈看着那幢大楼对孩子说:“儿子看到了吗?你只要努力学习,到时候你就可以在这幢楼旁边的这块空地上盖上一个比他更高的楼,这样你就能够帮助更多的哥哥姐姐到你这来上班。”
我们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人生,是最初的织梦者。只有我们作为父母打开自己的眼界,不去限制自己的思维,敢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谢谢大家的阅读,我是喜欢家庭教育的洋尔妈,喜欢我记得分享和点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