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元勋工人——原公浦,85岁高龄患有癌症却吃不起抗癌药,晚年很是悲凉。
原公浦,一位平凡的普通人。
作为中国原子弹的“元勋工人”,被钱三强形容是“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
据媒体报道,今年85岁的原公浦老人,曾参与十次原子弹试验。
1964年5月,正是他经过12小时与原子弹的核心——铀球的较量,在最后“三刀”的加工下,铀球达到了组装标准。
其实,加工核部件也有遇到事故的可能,在执行任务之前,原公浦对爱人郭福妹说“如果我有不测,好好带大闺女。”
核心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相当严格,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的几分之一,事关第一颗原子弹能否爆响,责任重大。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是当时的任务要求,原公浦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中午干到到第二天凌晨,终于圆满完成国家交给他的任务。时隔5个月零16天,这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塔架上爆响。
中国首次核试验圆满成功,正是离不开像原公浦这样的无名英雄!
原公浦家的纪念墙
不过,这位原子弹“元勋工人”却在2011年底被确诊为前列腺癌晚期。
2012年,接受手术切除后,原公浦仍需接受药物治疗,在连续出现抗药性后,病情愈加严重不说,经济压力更是随之而来。
微薄的退休金在高昂的救命药面前,简直是杯水车薪。上万块一个月的自费药,根本吃不起!
停药后的原公浦,把转移注意力到社区活动中,他曾经在北京、上海和全国很多城市的学校和公司讲座,把余热传递给更多的人。
怎么就连抗癌药都吃不起了呢?
虽然有医保报销,但从甘肃省某核基地退休回到上海的原公浦夫妇不属于上海人,并没有上海医保。从2004年开始,两人作为支内退休人员,开始享受上海医疗帮困补助,但报销比例远低于正规医保。
2013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在医生的建议下,原公浦参与一种抗前列腺癌药物的临床试验。两年的试验结束时,病情稳定下来。
然而,原公浦参加实验的药物于2015年在国内正式上市。
一盒价格一度高达6万元,即使2017年纳入医保后,个人也需要承担6千元以上。
彼时,原公浦和老伴每个月的退休金加在一起,才刚刚够买一瓶药。
如果为国做出贡献的奖状,可以换来救命的药,那该多好!
原公浦夫妇获得的奖状
虽然有相关部门、单位对其进行慰问,但是这些在巨额的医药费面前,仍是杯水车薪。
“造了一辈子原子弹,没想到老了是这样的下场,我要药吃啊,我没有尊严了”,原公浦老人说的这句话,听得我心里非常难过。
生的希望又一次破灭后,原公浦吃了一段时间曾参与临床试验的那家公司的所谓“仿制药”。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个人想要活下去的希望总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次次被覆灭。
仅仅过去的3月,原公浦又发现右眼视力模糊,在医院确诊为黄斑病变后,医生建议他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分三次,每次需要自费五六千。
经历了“看不见的刀山火海”的原公浦,把一生中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国家重点工程的老人,怎么也想不到如今会受困于贫穷、病痛和昂贵的抗癌药与治疗。
在与癌症抗争的这些年里,他想不通,当年“比天还大”的原子弹研制难关都没能难住他,现在却因吃不起药、没钱接受治疗而奔走无门。
据报道称,原公浦想把关于大漠深处的故事写成书,“如果眼睛看不见了,我死之前就写不完了”,若是将存好的钱用于治眼睛,抗癌药又要断了。
他沉默许久道:“多活一天算一天”。
原公浦老人的现状,让我对米兰·昆德拉说的话有着更深的理解,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不知何时起,我们不再关注身边真正的英雄,反而去追逐那些被虚构出来的“超级英雄”形象。
什么是英雄?真的很难回答。
能亲手参与改变历史的人,不多!
救火现场的逆行身影,面对不公的正直脊梁,保家卫国的一生坚守...
我们很多人的亲友或长辈便是如此,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英雄,其实就是和原公浦一样平凡的普通人。
他们即便默默无闻,也一定是对现在或未来有贡献的人。他们即使不被关注,却一定是尽心尽力不辜负自己的人。
娱乐至死的现状,让那些默默为国牺牲的人情何以堪?!
若不是当初有了两弹一星,不是有那些在科研第一线上燃烧青春在奋斗的人,我们哪来的安逸生活?哪来的电影院场场爆满?
如果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最后会如原公浦这般境地,还有多少青年与后学会选择为国家的事业去努力?
我们的未来将从何谈起?
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英雄并不在屏幕里,而是在最艰难的环境下创造出美好生活的人!
我们更应该分辨清楚,谁才是真正的国家柱石和民族脊梁,谁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追逐和崇拜的人!
有人说,在娱乐至死的年代,科学家默默无闻,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我更觉得,一个民族,没有英雄是可悲的,有了英雄,却不被敬重,生病了连药都吃不起,则更加可悲!
无论如何,对国家事业的奉献者,我们应该多些关注。
对一个现在生命随时都可能失去的老人,多些关心,是我们的责任。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孟子·梁惠王上》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需要的不是屏幕里的“超级英雄”,
我们需要的是身边真正的英雄!
(另据报道,4月24日下午,上海闵行区梅陇镇政府介入,正在研究解决85岁“功勋工人”的用药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