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四岁,经常喜欢看电视,为了保护她的眼睛,决定采取强制的措施,规定了具体的时间,只有在那个时间内才可以看,其他的时间不打开电视,想不到这招有时候还是不怎么有用,当她每次回家的时候,看到电视第一时间还是会说:“要不,我就看一会儿电视吧,就看一集,结束后就关机。”但实际上,很多时候,看完一集之后,很难能够关掉,而是接着要看第二集。
后来,通过和老师沟通以及想各种办法来转移她的注意力,逐渐有点效果。慢慢的找出了一些规律,当她决定一定要看电视的时候,不要强硬的关掉,其实这点大人们也有切身的感受,当你正在非常投入的做一件事的时候,突然被打扰,其实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而是在这件事没有做之前,慢慢的通过引导她,努力寻找她喜欢的东西,并且将这个喜欢的要点拿出来,一起分享,比如可以一起做游戏,看书或者做点收工等等。转眼间,很快就会把看电视的事情忘掉。
人常说孩子的世界里是单纯的,事实上不仅仅是单纯,用大人的稍微复杂的心理简单的分析一下似乎就完全可以将这么大的孩子哄得团团转,而孩子恰好也乐于其中。即使在她被打以后,也只是瞬间就会忘记疼痛,紧接着和你一起玩。
想起小时候,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被老妈打了一顿,结果把自己气的流鼻血,如今想起来,那鼻血流的可真不值,其实父母对自己的爱,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想。
而之所以还能够铭记到现在,确实那是一次深刻的记忆,那个时候已经是初中,叛逆时期根本就不知道所有的苦心都是有他最真实的意义,所以,现在想起来就是当做一个笑话了。
而女儿脾气似乎秉承于此,有时候,要是犟起来,短时间内似乎谁都不能触碰,但需要过了那个缓冲期之后,好好的沟通就发现,原来之前所有的愤怒和生气,转眼间就烟消云散了。
我能想象当我四岁的时候,如果父母对我动手或者对我呵斥的时候那种无助,倘若真的被关在屋子里自己哭,真的就像全世界都塌陷了一样,而这些却是作为父母的从来无法想象的。
历经了一些事情之后,就会把很多的事情想得简单一些,比如,面对交往中的人情来往,面对朋友的离散都会心痛很久,但是知道那是无法可依挽回的,就如同孩子的心灵一样,尽快的找到一些其他可替代的东西来转移注意力。
我宁愿如同孩子的心灵一样,即使受伤,也转眼间就恢复,其实这是人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而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有这样的能力,只是个别的人之所有有极端,那确实是因为和生活和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用孩子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起来,比如,升职加薪、爱情、金钱,所有这一切,我很崇尚我女儿那句:“没了就没了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从哪里听到了这句话,转眼间,变成了她的口头禅,这让我感觉惊奇。
当她带着很多的东西,甚至一些新的礼物,都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而当我看到别的比她大的孩子,用特别成人化的思想和她交换礼物或者拿走她的一些东西,她不觉得这是很难过的事情,反而非常大度的分给了别人。
虽然,在事情结束后,我们会告诉她,其实这些分享不用给那么多,这些东西可能你给了别人,你自己就没有了等等。如今想起来,只是我们不明白,她最懂。
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不断的索取,向父母、别人、社会、大自然,却伤及自己利益的时候奋力保护,实际上这一切也不过你短暂的保管而已,只是很多人从未看清,一直到将死的时候,才会明白。
反而是一个孩子能够用自然的心态就把这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显得毫不费力。而用成人的眼光看起来,那是需要经过无数道工序,将所有的事情复杂话,于是成人的世界也从此变得“丰富多彩”。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曾简单过呢?
如果,再有机会的话,你是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用更简单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世界,从而成全别人也成全自己呢?
���G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