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没有私心,以百姓的心思为心思,善良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才能得到善的回报。守信的人,我相信他,不守信的人,我也相信他。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圣人收敛自己的私心,使百姓的心归于浑朴,百姓都关注于自己耳目,他要将百姓回到婴儿般的素朴。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又是一句极富争议的话,上文的解释仍然是一种传统的解法,笔者仍然认为这种解释不符合老子思想,同时,也会将后文引入歧途。
“圣人”指的是有“道”的明君,“无常心”指的是他和世俗之人不同,永远没有私欲,“常心”就是世俗之人的态,一颗充满争名夺利的功利之心。“以百姓心为心”,有“道”的君主专注于百姓的心态,第一个“心”是指名利之心或者素朴之心,第二个“心”是指关爱之心。整句应解释为,有“道”的明君是无欲无求的,他始终关注者百姓的心理变化。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善者”应解为善于行“道”之人,“吾善之”,是指鼓励他继续遵“道”而行,“不善者”就是不知“道”的世俗之人,“吾亦善上”是指引导他们遵“道”而行,“德善”,所有人都能够从“道”而行了,当然称得上是圣人之大“德”。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我亦信之,德信”,“信者”是指信仰“道”的,“吾信之”,是指鼓励他坚持信仰,“不信者,我亦信之。”是指引导那些不信仰“道”的人去信仰“道”,“德信”,信仰和不信仰的人都信仰“道”,这样全天下的人都有了信仰。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有“道”之君可以收敛百姓的名利之心,争斗之心,可以让百姓的心理回到浑然素朴的状态。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这里的耳目是指日常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这句应解释为,百姓都注重自己行为和心理,不受名利的诱惑,“孩之”,象婴儿一样对待。因为婴儿状态是人无知无欲的状态,是最纯朴的状态。
在本章,老子描述了他的理想国,在这个国度中国君是一个能够遵“道”、守“道”之人,他能够时刻观察百姓的心理变化,他能让那遵“道”,信“道”的百姓继续持“道”而行,他能让那些不遵“道”,不信“道”的百姓回到自然的大“道”中来,他能够随时去除百姓的名利之心,让他们回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这样,一个没有争名夺利,没有严刑峻法,而且百姓都能各得所需,各逞其性的美好社会便诞生了。
反之,那些无“道”的君主,他们用功名利禄来引诱民众,致使民众争竞之心四起,从此踏一条争名夺利不归之路。于是乎为争夺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争夺皇帝之虚名,不惜生灵涂炭,你死我活,白骨露于野,饿殍弃于道,他们让百姓离“道”越来越远,也就意味着离自然和平的生活越来越远。而这一切仅为满足他们的贪欲,和权力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