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句流行甚广的话:“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其实这句话非但不恐怖,反而是一个鼓舞和激励人心的事实。因为它指明了一条清晰的路径: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梦想,你就要不断的自我超越。所谓“光鲜”的履历,背后是百折不挠的坚毅,是不断挑战自己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条条道路通罗马,行行业业出状元,可是从来没有一条路是简单易行的。在影响成功的种种因素中,除了天赋、家庭背景这些个人难以左右的因素之外,另一个相对公平的因素就是:拥有坚毅的品格、自我认知的能力以及“成长型思维”。
为什么很多人一听到“坚持”二字都从内心感到为难甚至抗拒,大概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迫坚持了太久:为了家长的期望,为了更好的未来,也为了大家眼中的成功。
但是,没有热情的拼命正是很多人在坚持中只有痛苦的最重要原因。很多人不是不能坚持,而是没有找到心怀热爱的目标。事实上,环顾四周,不少人都在坚持一种“正确而无趣”的生活。那些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压抑自己,如此生活的人其实也有一种“坚毅”,只是这样的“坚毅”带来的是个人生命力的流逝和创造力的丧失。
坚持不懈的前提是找到你的热爱。这就如同婚姻,光强调恒久忍耐,用心经营,如果选错了人也是白搭。虽然热爱也未必会让坚持变得总是可爱有趣,就像再好的婚姻也不是没有痛苦和折磨一样。
在一切都必须有趣的时代,我们越来越不能接受痛苦和无聊。太多的成功故事似乎都是在轻松的玩乐间完成,那些成功者脸上的表情总是那么愉悦轻松,似乎那些受苦才能拿到的成功都不值一提:比起每天早晨4点起床的成功者,我们似乎喜欢宣扬那些每天睡到自然醒,轻轻松松就少年得志的人;比起苦干的故事,我们似乎永远更喜欢偶像和神话。
大概是因为这极大地满足了人类对天才膜拜的虚荣,也让我们的内心得以平衡——“不是我不努力,是我没那个命”。
可是也正如另一句话说的那样:“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
天赋×努力=技能,
技能×努力=成就。
即便你有天赋,两个公式中的努力依然不可或缺,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拥抱无聊和沮丧的能力,你可能也无法有所成就,因为几乎所有的成功中都少不了一种叫作“刻意练习”的努力。
中国有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个过程可能一点儿也不好玩,甚至很枯燥,就像运动员一遍遍重复同样的动作,不断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一样。很多人很容易就把努力过程中的不舒服和不快乐归因为“我没有天赋”、“我不适合做这个”,其实,这些都不过是偷懒的借口。
就像有人指出的,有时候“感觉好”(feeling good)也要让位于“有成长”(getting better),而最终的成长可能会让你收获游刃有余、行云流水般的巅峰体验。
现代人的空虚不再是无事可做,恰恰相反,他们有太多事忙不过来,以至他们常常怀疑这些事情究竟有什么价值,这种无意义感让他们更脆弱,也更容易放弃。
所以,当你知道为什么坚持,当你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只对我很重要,对其他人也有价值”时,你就更容易克服困难。那些把工作看作使命的人更可能坚持不懈,就好像有些人在爱上一个人或者为人父母后会变得更勇敢也更坚强一样,因为他们发现有人需要自己。
毋容置疑,有关成功的影响因素太多了:你有天赋也够坚毅却可能没赶上好时代,赶上了好时代也许还会遇到更强的对手,用任何单一因素来解释成功都是小看了造化的不可思议。
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选择如何度过这一生,比起不可控的成功,脚踏实地的充实感也许更幸福,也更切实。
一个人越坚毅,就越容易感受到积极情绪,即坚毅和幸福总是形影不离。也许坚毅的人更容易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又或许是他们从自己的选择中感受到了幸福,所以更容易坚持下去。
那些能够让人应对艰难困苦的特质几乎与天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半途而废的人极少是因为他们缺乏能力,关键在于他们可能缺少一种“永不放弃”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