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感悟(6)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厚重,就没有威信,学东西也会不牢固。人当以忠信为本,要和胜过自己的人交朋友,有过错就不怕改。”
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①、“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没有厚重就会没有威信,厚重是一种修养,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平易亲切的人也能散发出厚重之威;摆架子端起脸也有显示不出威严,因为那不是庄重,而是“装重”。
这两种人我们肯定见过,但我们往往见的都是有权有钱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权没钱就没有自信,整个人说话语气、神色就会不自觉地显示出媚俗。这也反映出我们都崇拜金钱与权力,像有些德道高增、真正道士,真的你就能感到他们的那种厚重感。像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人很少了。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确实很快,但这造成整个社会都在你追我赶比金钱,都十分崇拜金钱,而且很多往往还是没有底线的。我们缺乏一种修养、缺乏一种礼的价值观。很多人的威信不是由内而外散发,而是靠外来“装重”,威而不信。
②、“学则不固”,如果人不厚重,不光没有威信,学东西也不牢固。厚重,才能容纳,才能反复消化,慢慢吸收,“一学不会”,但定学得到,用得上。反之,浅薄之人学习,往往是一听就懂,一用就不会。
我们很多人为什么都会有这种感觉“一听就明白,一用就不会”呢?这不是说不够聪明,而是心态问题,是自己不厚重。一听到自己熟悉的知识点就不以为意,如果一听懂了就轻飘飘。只要一以为自己懂了,就会忽略老师接下来讲的内容,就不会反复去琢磨。其实自己根本就没有明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呀,要对一切事情心存敬畏。
而厚重的人,一般不会一听就明白,心存敬畏,觉得还有很多自己未知而不懂的。于是就处处留个心,还能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听,课后还能在事上琢磨,举一反三。最后能用起所学知识,而且这种态度也容易让人去接受和敬畏。
那如何更好地做到厚重呢?我觉得后面三句都是!
2、“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①、“主忠信”,程颐说“不诚无物”,这多重要呀,人当以忠信为本。这个之前说过就不多说了。
②、“无友不如己者”,我们要善于和胜过自己的人交朋友。朋友对我们的影响胜过我们的上学学的东西,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向别人学习他的长处。这点我觉得马云就做得非常好。
华杉老师说,但我们人性,都容易有两颗心,一颗是“纠错心”,一颗是“胜心”。
何为纠错心?就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别人做一百件好事你都忽视,但只要出现做一件坏事,我们就揪着不放,还可能会放大别人的坏事。过去做那么多好事,凭什么一件做不好就认为过去是虚情假意,就否定别人,就否定过去的一切功劳。这就是我们的纠错心在作怪,我们的眼里都是盯着别人的短处,然后找机会说他,以让自己觉得比他强。
何为胜心?就是见不得别人比我强,觉得和不如自己的人待在一起才舒坦!这个在农村我见过特别特别多,当然我们也有这个“心”的。在知乎里面的人群学历够高了吧,多少人喜欢抬扛、喜欢喷别人的?别人提出一个观点,第一反应不是先认真思考,而是先找出一些毛病喷一下,或就不接受别人观点反驳维护自己观点。
我们要收敛一点纠错心、胜心,乐于承认别人的优秀,善于和优秀的人做朋友。做到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③、“过则勿惮改”,错了不要怕改。
我们很怕犯错,很怕失败。谁没有过错呀,改就是了。人,一定要自信,这样就不会觉得“哎呀,大家看到我错了,影响我形象!”我们也要承认失败,去接受失败,只有包容了你才能从失败中成长。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偶然。犯错和失败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如果不能包容他,总结他,那人生过得多累呀。
引用孔子学生子贡的话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改也,人皆仰之。”这句话很有味道,希望大家记住放到事上去琢磨。君子犯错,就像日食月食,错的时候,大家都看见了。改正,大家都仰望他。
很多公司心术不正,一出现错误,就急着否认,而不是承认,然后就各种公关。其实品牌的作用就是降低消费者的监督成本,如果消费者对你的品牌监督无效,则品牌就无效。2017年海底捞面对店里食品出现状况的态度就处理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