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苏轼《赠刘景文》

<诗书优游>

诗书优游国学分享交流活动是一项由家长与学生新发起的活动,在活动中主播们将按照固定的频率分享诗词、历史、古典小说、文学常识的知识,讲国学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将古老的华夏文明传承下去。活动从2018年3月25日开始,目前有数十听众与主播共同交流。我是诗词主播猫猫。

诗书优游国学分享交流台
猫猫诗词学习分享


hi你们好,我是猫猫,在学习了唐代诗人们以后,我想向大家分享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人——苏轼。苏轼的人生观与诗词都是非常棒的,这里我就为大家来讲一首小学课本里家喻户晓的小诗,看看这样一首看似简单的七绝有什么深意。让我们一起走近《赠刘景文》吧!

赠刘景文

喜马拉雅音频《赠刘景文》

(另:有同学反馈无法点开链接,下载简书app在app里查看即可收听~)


以下内容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阅读

大家好,我是诗书优游国学分享交流频道的诗词主播猫猫。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一首在小学课本上的小诗,苏轼的《赠刘景文》。

先看一下这首诗本身。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基础知识放送

这里存放的是各路基础知识
第一、入声字
如下图所示,红色的是入声字。入声字相关的问题参见上一讲基础知识-入声字部分

红色的是入声字

第二、标平仄
如下图所示,-代表平声,|代表仄声,具体内容同样见上一讲同一栏目

-是平声,|是仄声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刘景文原名季孙,原籍开封,是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刘平驻守宋、夏边境,力拒西夏,因为孤军无援而战死沙场。身后萧条,诸子早卒,只剩景文一人还活着。苏轼在杭州见到刘景文的时候,刘景文已经是58岁的高龄。在那个年代,已经可以当作我们现在的六七十岁。经过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了一次“小小的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已经死去了。苏轼这首诗虽然看似是在写景物的形象,但每一句都刚好切合刘景文自己的身世。我们必须要透过这层表面的景物描写,才能领略诗中的积极含义。
此诗写初冬,第一句先写枯荷。荷出淤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的象征,唯独到了秋末,池荷只剩下残茎,连枯叶也已经不在,确实是一片凄凉空寂的景象。李璟的《山花子》中,第一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王国维说这句有“丛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觉。而这一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更是如此。留得枯荷,尚能听雨,现在则是连枯叶都没有了,这种悲哀十分明显。


荷尽已无擎雨盖

然而作者嗟叹感怀之情仅仅只有一句,第二句就将笔式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然同样是哀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个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与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是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上。“擎雨”“盖”都是实写,不过是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经一干二净,而“傲霜”则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这就比第一句更加深入了,也提高了。第三句则实在是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殷切嘱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的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受;至于收句,倘若无力回天,则全诗必然是成为虎头蛇尾、强弩之末的样子。而作者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所谓“正是橙黄橘绿时”,乃金秋乍逝,百物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又呈现出一派熙熙融融的景象,在前两句枯淡冷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炫目摇情的秀丽色彩,真使人疑为神来之笔。然而作者除了用几个植物名称和几种简单明快的色调以外,再无其他枝蔓语句,这就给予读者一种踏实稳重、矜平躁释的美的感受。古人说:“情随事迁”。而东坡妙处,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渐凋残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黄翠绿,虽说用笔淡雅温柔,却具有不尽的蓬勃朝气。写冬景而能化凋谢零落为饱满丰硕,除了苏轼这样的人还又有谁能做的出来呢?


当年风景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刘景文的。刘景文以世家子弟的身份潦倒终身,年近六十了还朝不保夕。作者第二次到杭州做官时,与刘景文一见如故。既怜悯感伤于他的愁苦,又希望他能够振作起来,不致因为老病困穷而长此颓唐下去。就这首诗的首句而言,荷花被比作君子,而当时是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是来比喻君子生不逢辰,难免潦倒失路;第二句说菊花,菊代表的是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没有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姿。但人到了暮年,加上一些人生失意,总是不免多向消沉颓唐一面来着想;而对于读书人,特别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来说,却还是有获取丰收的一面。诗人在第三句第四句中对刘景文劝勉有加,给以支持,使刘景文认识到前景还是大有可为的。“橙黄橘绿”才是人生最成熟的结果之期,这使得刘景文不仅看到荷枯叶尽的一面,还有傲霜雪抗严寒和收成果实的一面,希望他能够振作起来,坚持下去。这首诗诗人只是用了比兴的手法,没有把本意直截了当的说出来。


苏轼

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五十五岁,也算是步入老年了。他当然不能预知自己在不久的将来还会遭受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旷达乐观,主张应当多方面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不因年老而颓唐消沉。所以这首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不如是看做诗人本身的一生的写照。苏轼一生,有许许多多的坎坷,但是他始终没有被逆境吓倒,而导致稍摧其志。他身后的“橙黄橘绿”,使得千载以后的人还能分享其甘美的艺术果实,也可以算是美不胜收了。
所以,仅仅从这首诗的表面意思来理解这首诗,就只是看到了皮相,其中的内涵还需要更多更深的解读。

(音频福利:收听前文“喜马拉雅音频”,8:00开始有本诗的吟法,诵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故不单独展示。此福利仅在喜马拉雅上,简书无法承载~)

我是猫猫,希望本次分享能够让你对这首简单的小诗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希望你能够明白苏轼的那种旷达乐观之情,我们下期再见!


这次的内容素材想法同样也是引自上次提到的《吴小如古典文学丛扎》,上讲回顾,附《吴小如》相关内容
所以,这种非常深刻的解读的观点来自吴小如先生,一般普遍的保守型讲法是这个样子的:百度百科上的一般性保守讲法,中立
大家可以参考阅读。本次的亲子互动题目为:尝试分析一下这个版本与我所讲内容的异同之处。有兴趣的话可以尝试去看看,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理解肯定会更加深刻。当然也可以做别的互动反馈内容啦:)
希望大家学得开心!


以上就是本次猫猫分享的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38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45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14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4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3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1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03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73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1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8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6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0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2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4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