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没去棚里,今天去蹭了一天课,不得不说在棚里的感觉实在太好了,即使没法进去录音,没法参加他们的练习,只能在后排默默围观,心情还是好好啊~~~
下午是男神孙晔老师的广告课,定番的先坐下来好好聊聊,结合大家的问题来说说配音这件事。
感觉孙晔老师的指导好容易懂啊,而且是能马上用起来的那种。比如下课后我们拉着老师硬是在40度的室外问问题,老师还是特别认真仔细地帮我们解答,还指导我们分辨前后鼻音,教我们把yi和n分开发,以前从来没有老师那么教过诶,然后罗夏就秒会发前鼻音了,超级实用!
在孙晔老师课上听到了很多以前不太接触的理论,比如:
1、声带的条件会限制一个人的音域,所以高音的嗓子到低音难,低音的嗓子到高音可以靠训练,但没有天生发低音的声带条件怎么办呢?没法靠声带振动就靠振动气管来发出呀(相信我,一班级的人都是一脸懵逼的)。然后老师就给我们示范了如何去振动气管发出超级低的声音,我当下就给跪了!毕竟我连气管在哪也不知道_(:з」∠)_
2、靠控制不同的肌肉,控制气息上下的通道口大小,控制不同腔体的共鸣频率,来控制自己精准发出高低中音和……非人声。好的这个我之前在棚里看过几次老师配音已经感受过了,在课上再听到示范还是要给跪的……
当下我感觉老师一定是技术流派的,结果证明其实是技术+走心流派(无敌了)。当然这个不重要,因为这节课让我最大的收获是老师说的,要去相信。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去相信你自己就是那个人,就是那样的性格、身份、年龄、经历,相信自己就在那个情境中,而不是置身事外的,相信自己说话的那个人和自己就是那样的关系。放在广告配音里,就是相信自己真的非常喜欢这个产品,相信自己用这种方式去叙述,别人也会喜欢想买。如果是豪车、高档酒店、名表,就去相信自己真的那么高大上,那么商务,那么有格调;如果是日用品、食物、运动品,就去相信真的那么好用那么好吃,那么年轻有活力。这些跟张惠老师和徐哥课上讲的不谋而同,当时只是记下来,没有结合起来想一想,今天被孙晔老师一说,突然就全连起来了,就是相信的力量。
我曾经是个特别内向的孩纸,能一个人待着就一个人待着,不得已要和人讲话都是怯怯的,但大学的时候,我去假装自己很外向,相信自己很外向,然后现在……我说我其实很内向大家都会笑_(:з」∠)_ 以前看的<巴黎,我爱你>,有一个故事是出轨的丈夫得知妻子患了白血病,就决定陪她走完最后一程,于是从各种行为上假装还爱她,结果真的就重新对妻子重生爱意。心情不好的时候,对自己说我其实很开心,然后相信自己真的很开心,站起来做几个欢乐的动作,心情就会好一些。之类的。扯得有点远,但都是相信的力量。然后今天我才突然发现原来【相信】这件事是可以用在配音上的。
老师说等你相信得多了,相信得久了,慢慢的,你就能把自己变成水,就可以适合所有的“容器”了。
啊,这不就是我喜欢配音的原因之一么,我可以过好多人的人生。
要打动别人先打动自己,“相信”可以激发心的力量,这是最核心的部分。但心的力量要有一个合适的通道输出,怎么把力量给出、给到什么程度,就要靠反复模仿学习了。老师说有两个通道,输入通道是你的感受力,输出通道是对声音的控制力。我一下就明白了,自己在上完课之后看片的时候,对里面的角色在情感上更容易有共鸣了,是因为输入通道扩大了,但输出通道还很窄,所以即使脑子里有一个我觉得是人物的声音,但真正演绎出来的时候就会差得很远。不过好在方向是对的,只是基本功还太弱鸡了TAT
还有提到声音特质和语言气质,正好最近自己也在琢磨这件事,所以觉得挺有共鸣的。自己一开始也会过多地去追求声线这件事,特别是日配里对声线的定义太清晰了,萝莉/正太/少女/少年/御姐/女王……但真正接触了商业配音会发现几乎所有老师都告诉你,声线条件并不是必要的,能熟练掌握自然是好,但太过追求这些反而会有负面影响,最重要的还是语言气质,所以先把自己本身的声音做到极致。甚至到一定境界之后,连逻辑重音和技巧都可以抛掉,语感对了让你说什么都是对的,真的是太牛逼的境界。
但其实孙晔老师自己就是有着各种声线的人嘛,羡慕!对于关注日本CV的本宝宝来说,多声线的典范就是小关和泽城美雪了,但更多的声优其实是在声线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用语言气质去区分角色。所以就是,一听就知道是某某某,但ta配什么像什么。
妈呀我又扯远了....其实我是想说我秒被圈粉的那次。是一个游戏的试音,有好多老师来,当天真的是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比如袁国庆老师配的变态,就几个气声,让我感觉身上的肉绞在一起地疼;海帆老师配的变态,光几个气声就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感觉害怕得不得了,而中年男子的抽泣,则听得我眼泪都要出来了;孙晔老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人物身份感的把握,弱鸡的IT男/律师/领袖/胆小的人/头脑简单的人等等,不需要台词,只有气声,只要有几个气声,我眼前就有角色的形象出来,然后我就变迷妹了_(:з」∠)_ 我现在知道了,这就是因为“相信”啊。相信自己确确实实就是那个角色,所以出来的所有声音都是那个人发出的,不是自己。当然前提是输出通道没问题,能精准控制声音,对不同的声音表现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知道怎么发声,怎么说出来,然后存在脑子里随时调用,把自己变成那个人。
正巧,这几天在看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面有几段话我觉得和配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而言之,写小说时至为珍贵的,就是这些取之不尽的细节保障。从我的经验来看,聪明简洁的判断和逻辑缜密的结论对写小说的人起不了作用,反倒是拖后腿,阻碍故事发展的情形多一点。然而,如果将保管在大脑档案柜里的形形色色未经整理的细节,根据需要原汁原味的编排进小说中去,连自己都会觉得震惊,故事竟变得自然而然,栩栩如生起来。
总之,我们的脑袋里配备着这样的大型档案柜,一个个抽屉中塞满了形形色色作为信息的记忆,既有大抽屉也有小抽屉,其中还有内设暗斗的抽屉。我一边写小说,一边根据需要拉开相应的抽屉,取出里面的素材,用作故事的一部分。档案柜里反正有数量庞大的抽屉,当我集中精力写小说时,哪里的哪一个抽屉中装着哪些东西,相关印象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里,眨眼间就能无意识的找到它的存在,平时忘却的记忆会自然而然的复苏,大脑进入这种创创通无阻的状态是一件非常心旷神怡的事,换句话说就是想象力游离了我的意志开始立体的呈现出自由自在的行动。不用说,对身为小说家的我来说,收藏在脑内档案柜里的信息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丰富资产。
世界看似无聊,其实布满了许许多多魅力四射谜团一般的原石,所谓小说家就是独具慧眼,能够发现这些原石的人,而且还有一件妙不可言的事,这些原石基本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拥有一双慧眼,就可以随意挑选,随意挖掘这些宝贵的原石,如此美妙的职业,您不觉得没有第二个了吗?
如此美妙的职业当然有第二个,配音就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