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巴士在拱宸桥码头靠岸,三十多分钟的船程,暂离了城市的喧嚣。下了船,初夏正午的白花花的太阳正当头,虽不致酷热难耐,却也烈日灼人。
穿过拱宸桥就是桥西的历史文化街区,站在桥上望着运河,高高的拱桥让人有登高远眺的错觉,千年古运河静静流向望不到尽头的远方,让人发出“天地之悠悠”的感慨来。拱宸桥是江南水乡三孔薄礅薄拱实腹连拱桥的典型代表,或曲面、或平面的石块用中国传统建筑仙榫头、卯口互相咬合,营造出完美的构造框架。桥东西两侧各有48级石阶,中间是石板斜坡。为了防止来往船只撞到古桥墩,特在主桥孔两侧各增加两只趴蝮石雕巨墩,倒也显得更有生趣。
走过拱宸桥,前面直直的一条老街,粉墙黛瓦的老建筑,一间老药房“回春堂”几乎占去了街道一半的面积。
右手边是旧厂房改造的扇博物馆和手工艺展示馆。人说杭州是博物馆之城,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三十多个,这种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不知道国內其它地方有吗?这次本就是奔着扇、伞、刀剑几个博物馆而来,当然不能错过。
先进了扇博务馆。一下子就被馆内那些美仑美焕的扇子吸引住了。小小的扇面,绢扇、纸扇、羽毛扇、象牙扇……,在咫尺间展开一个神奇博大的世界,仕女图、山水画、历史故事、名家书法、艺术雕刻……,小小的扇子就是艺术与精湛工艺相融合的产物。从扇子的起源讲起,扇文化,扇业、扇艺,从不同侧面展示扇子的发展。扇子不仅是用具,更是礼仪。原来扇子不是随便拿的,不同身份的人要拿不同的扇子。小小扇子学问大,又赏心悦目如艺术品。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扇子,最精致的龚扇。
从扇博物馆出来,又进了旁边的手工艺展示馆,丝绸、扎染、制伞、制扇、各种小工艺品,现场展示制作过程,可惜进馆者寥寥,那些工匠们或打瞌睡、㦯聊天、或目光呆呆坐着,只有一个做小工艺品的,热情招呼着,推销着她做的木玩偶。做者无精打采,观者也兴味索然,快速走一圏从展示馆出来,去搜寻下一个目标-伞博物馆。
在这些老房子,老街道间随意走着,看看图标,另两个博物馆并不远,时间也还早,就穿进老房子背后窄窄的巷子里,在窄窄的里弄里寻找老房子的风貌。
实在是挺惊喜,许多的旅游景点,古城古镇的老房子,早已被商铺、民宿、餐饮、咖啡厅、酒吧占据,不太能看到原住民的生活场景,而这里藏在国字药铺背后的老房子,合院式的传统民居,里弄式的联排建筑,院子小小的,屋子小小的,住的都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杭州。探头进去,有老人坐在院子里打盹,或妇女在忙着家务活。有一处茶舍,远远就听到唱戏的声音,寻声过去,窄窄弄堂深处的这间茶舍,里面空间却很大,老式的四方桌,很有旧茶馆的味道,看样子应该很多年了。一群看样子像是退了休的妇女,聚在一角,咿咿呀呀,练着戏文,唱得什么?我是听不懂的。
从仅可容一两人错身的窄巷里钻出来,找到伞博物馆和刀剪剑博物馆,依然是旧厂房改建的,外观青灰,内里炫丽。
伞博物是从昏暗小径上唯美的小红伞开始的,走进去仿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油纸伞、工艺伞、西湖绸伞、金属伞……无不精美绝伦。从伞的起源、历史、制作、文化、工艺,展示伞不仅是遮雨的用具,更是美仑美奂的艺术品。最喜欢西湖绸伞,像是在讲述烟云江南的动人故事和传奇。而伞面上展开的《清明上河图》画卷,让人再次赞叹构思之巧、工艺之巧,艺术与工艺的完美融合。
伞博物馆旁边就是刀剪剑博物馆。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生活,历史衍变、制作工艺,王麻子、张小泉这些传统老字号,一排的刀剪铺子,煞是有趣。最喜欢是一个私人收藏的展厅,青铜剑、偃月刀,各式佩剑,日本军刀。清代不同等级的军官的佩剑,贝勒爷的剑柄镶着宝石,华丽好看,下等士兵的,简简单单。冷兵器时代刀剑的魅力,仿佛回到古战场的刀光剑影,或是武林高手间的刀剑相接。
走完三个博物馆,心满意足,脚也有些酸痛。找了家店点杯奶茶,休息片刻。惬意地靠着沙发的软垫,眯眼休息了一会儿,享受着一个人的轻松闲适。
接着在运河边那条街道闲逛,有书店、手工艺店、咖啡馆…,街边会有一些通到运河边的小道,一个小小的凉亭,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围在一角打牌,一中年男子在另一角斜靠着休息,顺着亭子边的台阶下去有一个可停靠小船的小小码头,顺着码头望过去,只河边一段长廊。
游人稀疏,偶见三三两两,店铺都不忙着做生意,或闲聊、或发呆。
直街小巷,㪚淡的下午,沉静里自有一种从容,老屋窄弄,温情里自有一份绵长。
当我被西湖边的音乐喷泉、酒吧美食广场、名品店弄得心烦意乱,失望至极,还好,在运河边,在桥西,寻到了些杭州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