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风—讲师五期-陕西大荔-坚持原创分享512天(2019健身打卡第74天+118天)
在助人专业中,危机是指当事人目前所遭遇的情境,如灾难、离婚、死亡、强暴、自杀等事件,突然打扰了当事人平顺的生活,带给当事人极大的情绪反应,当事人往往会觉得身陷恐慌、孤单之中,甚至还会做噩梦、不断回忆创伤性事件或者是暂时丧失专注生活的能力。
在突发危机事件后,人们需要立即的支持来稳定自己的情绪,并开始适应这些新加入生活的事件。因此各种危机干预的服务,包括医疗服务、危机热线、支持团体、个别咨询等服务,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增加,以能尽力协助这些受创的当事人。
一般危机干预常见的几项重大原则包括:把握立即性、现实性、时间限制性,以当事人之安全为最大考量,以及采取立即可用的资源及行动。亦即,危机干预的当下,并不以当事人的长期人格或过去历史议题为介入,反而如何减降危机事件的严重性与危险性,以及如何帮助当事人度过目前的危机,成为危机干预的第一守则,当然,化危机为生命的转机亦即是处理危机深远的介入方向,如何逐步地帮助当事人接纳与面对现实,让当事人能从中获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而重新建构出生命哲学中的的正向价值,如此,才算真正走出危机,走出伤痛。
S F B T对危机定义,危机是当事人对一件事或情境的“知觉”,亦即,当事人觉得此事情或情境是当事人目前暂时不能忍受的困境,因为他们认为此困境超过个人现有资源及应对机制所能负荷的。
S F B T认为,当事人对危机事件的无法负荷感,是当事人的“主观知觉”并不是由咨询师来判定此危机已经超过当事人原有应对能力所能应付的程度。所以,S F B T的危机干预,也就是一种在当事人知觉层面工作的“知觉运作”,亦即咨询的介入可以通过当事人“知觉的改变”而产生疗效。